“两山”理念与源东乡自然生态的和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3

“两山”理念与源东乡自然生态的和谐

邢世樟


2018年 8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和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三级相关领导一起认真听取了天荒坪镇党委书记和余村党支部书记重点汇报了余村如何走“两山”之路,如何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维护山水生态系统,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的实质行动,成为“美丽中国”的浙江绿色生态样本,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基础。 2018年 8月 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上发表该评论文章,肯定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作为积极理念成就全面发展的基调和主旋律。

马克思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的本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不刻和自然发生着关系,它所提示的主题永远都是在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会随改变而改变以本质对象化实现和实证人的本质力量。当然,这种实证的确立已经基于近代工业的振兴和变革以来,具有它是一个有需求的生命了,是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的超能量的威力在改变着整个自然界。况且,人类最明显的自然属性的直接结果,以主体性的张扬,愈发不断地对自然的干预以及征服能力的增强,从而日益凸出人与自然的矛盾。

高中地理课上说,全世界热带雨林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2%。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全球面积1400/14900=9.5%。能够估算一下,热带雨林用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7/10的物种,那么,世界上除热带雨林外的物种,充其量不过是占总物种的一半。人类生存的大自然原本就是靠这些自然植物体保证了地球生物圈的物质有序循环,以赐予地球上所有生物极其宝贵的资源之一,真正展示了自然世界里具抵抗力和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但是,在越来越多的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同时,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逐渐地被破坏,且已逐渐变的千疮百孔而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每况愈下。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 rcelnstiute)2018年6月发布的报告称,2017年全球热带雨林面积己减少了1580万公顷。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照这样下去,世界将面临着绿色生态环境逐步缩小而不可预料的困惑。

从广义上讲,人类所面对的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否,应该说是人类从无休止的经济竞争中而对大自然资源疯狂的征服和无端浪费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人类众多纷争包括战争都是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分不开其关系,而且,人类世界所产生的并拥有的文化现象都呈现出千丝万缕的联结了。这祥,自然环境的条件又具备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的作用。谁都明白,自然环境是人类最美好的生存空间,也是一个主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场所。它既己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抑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又是人类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产生的物质根源。因此,虽然《自然》曾经估计人类文明的诞生而使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46%,但随着人类开始意识到可持续森林的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在利用和保护的同时,以体征其不可估量的生命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大增强了可持续性的森林管理理念的积极意义。作为可持性理念能同自然环境观念形成可持续理念的统一,同样可以调动其积极进取的方向标,进入绿色发展的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重要途径。

2003年8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上发表了题为《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行为》的评论文章,阐述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理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要走三个阶段。其一,“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只讲经济和发展,不考虑环境,也不考虑长远的利益,这是认识观念的薄弱,完全处于“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而浑然不自知状态。非常可叹!可悲!虽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还是在注重自已的小环境和小算盘而不顾他人,我行我素,以邻为壑,甚至是将自已的经济效益建立在他人环境的损害之上,这是其二。第三阶段非常关键,是人类能真正认识到生态问题的无边界,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地方,那么,保护自然就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就是把生态建设成为自觉行动。基于此,这个理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形成“两山”重要思想的雏形了。

习近平对“两山”重要思想的论述既呈系统的同时,其理念更臻完善了。2006年3月23日,在《浙江日报》又上发表了《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的文章,关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对立统一角度,又作了进一步的完整、严谨的表达,特别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们两者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保护绿水青山。如果自然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以及环境的的恶化而凸现了重大矛盾了,才意识到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那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或已成为一句空话了。

但是,在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农村人来说,意识、观念很难与理念统一起来,显得尤其的传统而固步自封,其乡村小农经济意识始终在传统模式上徘徊,农耕、民俗、生态、地质等元素难以等同或者看齐且形成理念。认识到有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更加需要形成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而浑然一体又和谐统一的高度境界,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思想萌生于实践,行动得益于贯彻,现实趋势于成熟。

2013年11月28日,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解决浙江环境状况突出的污染问题。“五水共治”方针和决策的实施,对“两山”理念的深化,纯粹是个实践与认识的互相作用,且以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真正懂得“两山”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性和实践性。“五水共治”工程分3年、5年、7年三个步骤:2014年~2016年解决突出问题,而且要立杆见影。2014年~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得到改观。2014年~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全面质变。

源东乡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北的35公里,与义鸟市、兰溪市、金东区孝顺镇、傅村镇“二市三镇”毗邻,坐落于金华山东北部的双尖山山脚,太阳岭千年古驿道、金浦古道纵横,素有“洞源小盆地”之称。全乡有47、7平方公里,原有28个行政村,2018年年底实行并村为17个行政村,人口1、65万人,耕田面积1万余亩,山地面积5万余亩。源东乡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境内东部有二条溪流,统称东溪:一条自长塘徐村、两头塘村为源头水流径入畈田洪溪,一条自双尖山丁阳岭和跌水岩源头水流汇入洞源水库。西源自分水岗村和西北方向诸山源头的三条水流经邢村前溪汇入洞源水库,称紫溪;芗溪自太阳岭的源头水流经阳郑村、洞井村、黄畈村汇入麻堰水库,全年水质保持lll级以上 。全乡森林面积覆盖率为76%。

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全国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超标率分别为13.4%和29.7%。Ⅳ类以下的水质断面占35.3%,浙江省农村的情况基本类似,而源东乡作为钱塘江流城的源头则见得愈发不容乐观。金华市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金华3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评价断面中,lⅠ~llI类水质断面只占43.2%,lV类、V类、劣V类断面占56.8%。在源东全乡地表水环境质量尤其令人担忧,金华全年至少有1.3亿吨生活污水处于直排状态,严重污染了水体,关于源东乡环境的污染指数似乎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金东区畜禽养殖场大小近2000家,生猪年存栏33万头,出栏41.5万头,奶牛近万头。源东乡原是金东区传统的畜禽养殖大乡,畜禽养殖量就占了金东区的50%还要多,有大小养殖场(户)750多家,年生猪存栏量超过6万头。全乡的环境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不管大小溪流水库池塘,猪粪成堆,满溪死猪漂浮淤积横泛,深的地方淤积竞达3米有余,一度垃圾遍野,沿途恶臭熏天,成了全金华有名旳“大染缸”。

2013年9月份开始,源东乡党委按照金华市市委和金东区区委“五水共治”治水方案部署,“源头治污、清淤河道、岸堤整治、生态修复"步骤按序就班,与相关部门联合组建了10个治理污染工作组,分段具体的落实治理措施,全流域不留死角整治。5个多月的时间,全乡关停拆除养殖场751家,拆除栏舍22.56万平方米。源东乡畜禽养殖整治的重大突破,环境治水治理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治水的决心,让干部群众治理环境污染的信心高涨。2014年,金东区委区政府投入了1.83亿元治水专项资金用于全区畜禽面源的污染整治。全区关停拆除养殖场累计2188家,拆除栏舍67.21万平方米,退养生猪36万余头。2015年,全金东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深化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年累计完成治理养殖场1346家,其中关停拆除养殖场1114家,拆除猪舍37.8万平方米。2016年底,金东区已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劣v类小微水体基本呈现出良好势态。根据环境质量检测,源东乡作为环境污染整治和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域,这一年是基本达到了省级或者市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的达标摘帽,实现了环境质量转折性的好转。

2014年2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来到源东乡视察“五水共治”工作时,指着桃花岛说:“源东乡的治水工程比任何一地要大要艰难,环境治理的面上治水工作做的充分。这样的认识和抓法,正是体现政府治水的决心,这样的力度有利加大自然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度,走出了浙江“两山”之路”。源东乡在金东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下,乡党委和乡政府抓住契机,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大做文章,以建没“人文源东、生态源东、花海源东、休闲源东“的“光南故里+桃源小镇”为宏伟目标,以金义都新区后花园、金华市区天然氧吧、浙中全域旅游先行区精准定位,以地理为载体,将产业摆在重要位置,走出了一条极具源东特色的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2013年自浙江省全面推广河长制以来,形成了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是全国先行先试的省份,成绩显著。河长制为全国“五水共治”工程带出了一个好头,已经成为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基本制度。2014年~2020年水质达到或者优于lll类断面占90.5%,与2013年的43.2%相比,下降了4.7个百分点。断面检测:水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lll类标准的断面占100%,其中:l类占0%,ll类占33.3%,lll类占66.7%。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双重并举,一个生态源东已现样板模式,全乡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有28吨,综合利用率约97 %,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有3990.12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5%,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只占4.8%,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达98.8%。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问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深刻道出了“两山”之路和“两山"理念关于“人、田、水、山、土、树”等因素已经作为有机整体来对待,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性和统一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心一个重要内容,衡量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的和谐,也必然遵循自然规律去主张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没中的资源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人的命脉,于自然的命脉而依存。因为自然生态是人类生存之母,何况地球是有强大的生命的,两者的生命共同体决定了自然生态相互联系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人类因地制宜管控资源利用强度的科学性。不管怎么说,实现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利用和生态服务功能并促进自然资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升华与和谐,取之于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兴旺以及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毕竟自然资源利用的健康与否是生命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基础。敬畏自然生命,敬畏由这些实体构成的生命共同体,意味着现代环境伦理学、生态学的思想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虽然说自然生态之间所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会以存在一定的条件,因人类把物质和能量的攫取和消耗,可想而知,其存在一定的限度。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所以说,“尊重自然生态,就是挽救人类自身”。在加强自然生态建设时,不忘水土保持;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时,既致力于增强水源涵养,又要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的提供生态产品能力以及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时,一方面完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统一权威的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的管制职责。统等考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着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形成自然环境友好的氛围和机制,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中的各个生态因素,构建和完善自然秀美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农村绿色生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从源东乡农业经济发展规模上看,传统桃子柑桔产业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原有的桃子品种从单一的白桃红桃为主转向由蜜桃系列品种:蟠桃、水蜜桃、油桃、黄桃、国庆桃等10多种,有效地呈现了规模化,从而使桃产业得到全面提升改良,可以从5月份延长至9月份底的采摘期。把牢“一棵树”经济发展势头,做好桃花酒、桃胶、桃木制品等产品畅销之路,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并得到了广泛的良好口碑。同时,做好以“沃柑”新品种的柑桔产业改良发展,积极培育“基地+农户”方式和农户股份制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同时结合开展“三服务”活动,鼓励农村创业大户建基地,搞项目。位于半垅村荷花形的花花世界,风生水起的一期和二期区块已由传统的果实经济型转向花卉经济实体业,用多种优质品种花卉植物而让生态环境效益联动经济效益,以期游客观赏花海。

随养乡村旅游态势的大踏步的提升,源东乡的生态旅游业氛围在逐年扩大,正在全面打开域化景区建设的模式,已从长塘徐古村落景区、丁阳岭丁村桃花源景区、东叶村施复亮施光南文化景区、桃花岛+洞源生态湿地景区、荷花形花花世界景区、洞井古村落古街景区,形成了源东乡开拓生态农业与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业结合一体的“五指相印+掌心花开”的全域旅游格局。源东乡党委政府大手笔不断推进全乡生态美丽景观的完美,充分利用源东乡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积极引导农民转产转型,支持农民转型生态农业、社会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互依存的生态共同体,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思路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和理念相切合,保持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深呼吸,全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全乡增收富民,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並举的新局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源东乡这块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热土,得天独厚,地灵人杰。随着农旅产业和人文效应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源东乡理应成为一个历史之美,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建设风光旖旎的生态宜居家园。


注:数据来自源东乡政府统计提供
作者简介:邢世樟,男,笔名:笺语心韵、普顼,浙江金华人。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多家杂志报刊编委。作品多次获全国文学创作大奖。百篇(首)文学作品刊登在国家文化重点期刊《中国诗歌网》、《青年文学家》、《读书文摘》、《中国文艺家》、《河南文学》、《文学岛》、《时代作家》、《鸭绿江》、《文学少年》、《文学欣赏》、《文学世界》、《参花》、《文学百花苑》、《贵州民族报》、《当代作家联盟》、《今日头条》等众多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