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吕洋 陈艳 通讯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为研究对象,以盲抽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2)。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且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数值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通过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机体功能恢复的也更为迅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促进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

在创伤骨科中,下颈椎骨折脱位属于常见急症。有调查表明[1],此类患者有70%以上均合并有脊髓损伤、神经根受压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研究也表明[2],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持续上升趋势。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非常有效,但需遵循早期复位固定的原则,并解除神经根、脊髓的压迫,让患者的颈椎稳定性得以康复。近年来,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对脊柱畸形、脊柱骨折脱位、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探讨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为研究对象,以盲抽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2)。对照组中,男患12例、女患10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为(37.84±5.39)岁。骨折发病时间2-16h,平均(6.21±1.33)h。研究组中,男患13例、女患9例。年龄为22-57岁,平均年龄为(38.46±5.23)岁。骨折发病时间2-18h,平均(6.89±1.07)h。两组患者均属于自愿加入本研究,且愿意配合整个研究过程。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在全麻下保持俯卧位,持续颅骨牵引。手术切口:颈后路正中切口,根据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来实施术中减压、复位。依照手术流程完成手术,需通过X线确认患者的复位情况。研究组接受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法:全麻后持俯卧为,固定患者头部。沿颈后正中线行纵向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颈椎棘突、椎板、侧块。确认入针点,并清除该部位的皮质。以相对较缓的速度使用椎弓根探子钻入相应椎体,将导针置入钉道内部,在X线机辅助下调整导针的深度、位置,直至满意。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并使用折弯合适、长度适宜的钛棒进行维持复位。放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x±s,d)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研究组

22

12.97±4.35

92.06±10.51

对照组

22

19.80±3.34

109.61±12.08

t/X2


9.651

14.892

P


<0.05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且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数值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x±s)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评分(分)

研究组

22

1(4.55)

84.34±3.60

对照组

22

5(22.73)

70.14±4.18

t/X2


5.921

6.245

P


<0.05

<0.05

3.讨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来说,需尽快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重建颈椎稳定性,并防止或减轻继发性、原发性损害[3]。临床治疗中,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可以产生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在处理多阶段固定中,其所具有的稳定性相较于传统手术更佳。,此外,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也属于一种先进的三维固定技术,能够使轴向旋转、后伸稳定性均得到有效维持[4]。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长度更长的螺钉,获得更佳的稳定性、优越性。就目前的临床领域来看,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也是一种公认的疗效最理想的一种手术[5]。在临床操作中,具有良好的畸形矫正能力,让患者的骨折可以更快的复位。同时,由于其具有三维立体固定的作用,所具有的稳定性更高。避免患者出现颈椎不稳的情况出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骨性融合。

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这一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好。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颈椎功能,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更为有利。并且,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且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数值明显更高(P<0.05)。结果表明,研究组病患,在术后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恢复,所出现的继发性损伤更小,。该组病患所用的手术,更具优越性、有效性,让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改善,提升功能恢复效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通过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机体功能恢复的也更为迅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促进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邵川强, 刘勇. 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12):87-90.

[2]赵顺吕.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8, 35(011):1360-1364.

[3]孙奎, 梁必如, 周兴茂,等. 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折脱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 033(007):706-707.

[4]周海涛, 闫志刚, 施建锋.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v.37;No.218(05):63-64.

[5]梁鸿志, 周立, 姚树俊,等. 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v.22(0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