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思融合”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专思融合”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综述

赵彦彦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理念。“课程思政”建设蓬勃发展,但目前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以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开发为主要对象,但是对于“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开展的具体行动策略则更为欠缺。

关键词:专思融合 现状 意义

一、研究现状

通过对图书馆和各平台数据库文献的搜索,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方面,涉及“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研究成果剧增。根据资料搜索结果显示,关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理念与路径研究在当前还是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的研究成果仍比较有限。国内目前与本文选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

(1) 关于“课程思政”实施需要的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关于“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高德毅谈到从“思政人体系,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容通,实现两者的创造性转化。邱伟光谈到“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修养,转变为自己的品质或能力。王石等学者谈到推进“课程思政”应通过开发各学科知识和政治资源,改进传统思维和理论课程,确立体制与考核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课程思政”,必须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认知规律。学者蒋红雨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来实现,课程的落位需要通过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完成。课程教学是实现课程思政的直接载体,课程的教与学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

(2)“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关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们的观点。高德毅、宗爱东从战略高度研究构建“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问题,提出了按照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素质及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进行改革。柳逸青等学者对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进行剖析,认为“课程思政”要重点解决在高校课程定位上形成的认同问题、实施目标的一致性问题和绩效考评问题。韩宪洲认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育人者先受教育,各单位要鼓励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中发挥自发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这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学校缺乏“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与考核是影响落实“课程思政”的问题所在。

(3) 关于“课程思政”实施的行动路径研究

1) 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的体制机制构建

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了相关研究。如刘承功分析了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改进,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系。高德毅在总结上海高校改革的经验后提出“课程思政”的机制构建要坚持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教师职业规划相结合、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何红娟从实现“各类课程之间的系统耦合性、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相融合,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大思政”思政工作模式的构建、创新课程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对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研究。王海威、王伯承在从“课程思政”的学科划分、课程的布局设置、授课对象的互动化三方面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可参考的有效行动路径。此外,还存在学者由课程教学手段方式变革上下手,从目标认知导向、平台和内容建设等方面,对“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进行了探索。

2) 基于各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

诸多学者基于单一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探讨和研究。如陆道坤认为在专业课程思政中最为关键的包括“‘课程思政’的设计、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的评价、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等”问题。陈霁霞等学者基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李世海等学者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 将《建筑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要从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调整师生关系等方面推进。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 有助于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对“课程思政”的行动路径进行研究,是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功能融合,使课程的育人功能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格局之中,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外延到高校的所有课程当中。

  2. 有助于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征进行研究,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析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有待挖掘或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更迅速的找出症结所在,有效地弥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或弊端,从而进行理论分析。

(3)有助于丰富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探索的理论成果。“课程思政”是近两年逐渐热门起来的研究领域,与此相关的学术专著比较缺乏。因此,本论文将结合所查阅的文献,从深度和广度上力图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法借鉴。

2、实践意义

(1)有助于为学院土建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借鉴和可操作的路径,通过实施情况研究,找到其与《建筑工程施工》最好的切入点,将思政教育着力贯穿于土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着力落实于专业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2)有助于使《建筑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逐步向知识探究转变。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素养,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展望

(1)在专思融合的背景下进行专业课课程内容的重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到专业课“课程思政”预期成效将是专思融合解决的关键问题。

(2)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使得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

[2] 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思路[J].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6).

[3] 匡 江红 ,张 云 ,顾 莹 . 理工 类 专 业 课 程 开 展 课 程 思 政 教 育 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