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走进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走进课堂

谢桂琼

南安市体育学校 福建泉州 362314

摘要:课堂是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应立足课堂实际,把握课堂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要心中有素,知道学生已经会了什么?欠缺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做效果怎么样?并实现教、学、评活动一体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合作能力;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组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它的宗旨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逐步形成属于自身终身发展,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自我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就目前而言,化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教师也在不断的进行各种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并努力应用于课堂教学,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物质反应,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并做好笔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自己的思想无法打开,忽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创新精神了;由于考试的压力,课堂教学主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过度细化和僵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没有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其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有限,遗忘率较高,教师没有提前给予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存在断层,课堂吸收到的东西有限更没办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最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所谓的实验,更多的是讲授式的实验,学生在教学中扮演观看者的角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严重脱节,或者是老师把实验仪器,试剂都准备好,并且只做课本有的实验,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根本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思维得不到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走进课堂

(一)注重已有知识的强化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化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领域众多,互相交叉又互相渗透,初中化学知识侧重记忆为主,在加以适当的练习就可以较好的应对化学课堂。而高中化学知识包含大量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抽象思维,又有大量的知识碎片需要记忆,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直接影响到传授知识时学生反应的快慢,接受新知识的效果,以及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热情。比如在本节课,提前一个晚上我会给学生投影一张必要的知识储备,其实也就是他们学习新课需要用到的一些原有知识,提前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新课的教学埋下伏笔。在盐类水解这节我投影的内容包括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的划分,常见的酸碱盐及强酸强碱弱酸弱碱,还有他们的电离方程式,并且要求学生记熟,能够快速的书写出来。这对盐类为什么会水解以及水解之后转化成什么,盐类水解的程度以及盐类水解的方程式都相当重要。

(二)重视实验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2]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可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缺乏探究活动,整个课堂就缺乏生命力,也就没办法将核心素养当中要求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探究。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对常见盐酸碱性的检测时,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分小组让他们自己总结到记录本上,每组派一名同学课前到实验室自行寻找,也允许他们领取想要探究其酸碱性而课本上又没有的盐,当然这个需要事先经过老师核实可行性以及实验室是否有该物质。通过这种办法,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就学会创造性思维,而且通过对药品的寻找,实际上对酸、碱、盐学生有直接的视觉冲突,相信可以区分得更清楚,能更熟练的书写出来。

(三)核心素养在合作中的渗透

合作是化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表现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即使是以后工作了,这一能力依然十分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思维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可以充分对高中化学学科特点进行利用,合理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碰撞思维的火花,这样可以极大的发挥出实验探究的功能,对于核心素养中学生“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的培养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小组学习,就需要合理的组建,明确的任务分工,并且恰当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盐类水解》这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四个人一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不利于学生参与,也不宜过少,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才不会让小组活动失去它的意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分配领取药品、进行实验、记录现象、总结结论或提出问题等几个角色。教师在合作探究的试验中,作用容易被忽视,演变成学生的独角戏。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教师一定要认真的观察,把握和筛选,并在一旁恰当的而引导。比如有的小组同学在做盐类水解实验的时候,一根滴管没有清洗,连续取了好几种药品,导致实验现象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无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最佳效果,也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评”

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价,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学习评价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教师应灵活运用,在实验过程中适当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点评,提倡教师邀请同组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给予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使得“教-学-评”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盐类水解》这节实验课有学生提问生活中常用的明矾是酸性还是碱性,其实明矾是实验室常见药品,可以立即现场演示,并且可以和后续盐类水解的本质做一个很好的衔接。再比如有的学生实验结果个别出现偏差,应该进行探讨,是操作问题还是药品问题,把其他组的药品拿来给该组重新探究,把该组的药品拿给实验成功的学生进行再次探究,即可得出结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素养,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宏杰.基于发展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0期

【2】高玉玲.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及策略.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23期  

【3】孔凡哲.让核心素养在化学分层教学中落地.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