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D在医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CISD在医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影响研究

戴彩华 1 , *陈海峰 2

1.. 井冈山大学医学部,江西, 吉安, 343009; 2.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目的:探讨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在医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影响。方法:对井冈山大学在校二、三年级医学生,采用集体施测,用简单随机化法整群抽样问卷调查。采用CISD 对有自杀意念和焦虑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施测,做对比研究。结果: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医学生, 其对待自杀的倾向性越低(p < 0.01)。抑郁、焦虑因子均负向显著预测F1因子 ( p < 0.01 )。 实施 CISD 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SCL-90总分显著降低,各项因子评分也降低,尤其是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下降(p < 0.01)。结论: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对医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能改善其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自杀态度,减少自杀行为。

关键词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自杀危机干预;医学生;自杀态度问卷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的案例时有发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人数增多,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自杀死亡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媒体上也常有报道大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另据心理专家介绍,全国每年约有100 名大学生因心理抑郁而自杀身亡。本校近年来也有类似事件发生。本课题使用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及相关量表,对井冈山大学在校医学生进行自杀态度和意念的调查研究,了解分析CISD对医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井冈山大学在校二、三年级医学生,采用集体施测,用简单随机化法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26份,其中男生120份,女生206份,年龄21-25岁。

1.2方法

在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前通过自杀态度问卷(QSA)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1]调查了解本校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和其心理健康状态。采用CISD 对有自杀意念和焦虑抑郁症状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施测,做对比研究。

1.3研究工具

1.3.1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 肖水源等, 1999)[2] , 该问卷包括 29道题目, 分五级评分, 从“完全赞同”到“完全不赞同”,共包括对:F1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2为对自杀者的态度,F3为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4为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维度得分, 分值越高表示自杀态度越消极。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稳定性好, 具有一定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及结构信度。

1.3.2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 SCL-90) ,是目前国内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应用最多一种自评量表3],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有研究4]表明,该量表的信度较高,得到一致结论.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自杀态度问卷

对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得分与自杀倾向得分进行相 关性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 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医学生, 其对待自杀的倾向性越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

表1 326名医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比较


自杀态度

自杀倾向

自杀态度

1.00

-0.389**

自杀倾向

-0.389**

1.00

注:**表示 p<0.01

2.2焦虑、抑郁对自杀态度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90项症状清单中抑郁、焦虑两个因子为预测变量,以 F1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焦虑因子均负向显著预测F1因子 ( p < 0.01 ) 。见表2。

表2焦虑、抑郁对自杀态度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Beta

t

R2

F

F1

抑郁

-0.218

-13.226

0.048**

198.112**


焦虑

-0.209

-15.223

0.052**

158.231**

注:**表示 p<0.01

2.3 实施 CISD 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SCL-90总分显著降低,各项因子评分也降低,尤其是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下降( p < 0.01 ),见表3。

表3 CISD干预前后 SCL-90 结果比较( x ± s)

因子

干预前

干预后

总分

135.84±20.86

112.36±13.24

人际关系

1.46±0.27

1.36±0.22

抑郁

1.66±0.35

1.26±0.28**

焦虑

1.56±0.34

1.36±0.24**

偏执

1.41±0.28

1.38±0.25

精神病

1.21±0.25

1.19±0.23

其他

1.28±0.28

1.25±0.26

注:**表示 p<0.01

3 讨论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是危机干预中经常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5]。多数研究认为,CISD可以减弱精神创伤事件对个体的损害,减少个体应激反应甚至PTSD的发生。随着近几年危机干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CISD也逐渐开始应用到我国的重大灾难事件中[6]。但国内对于此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外还是比较少,而且用于医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方面的研究更少。

有关研究表明CISD作为一种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技术,对于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尤其是二级受害者缓解心理痛苦,预防 PTSD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表1显示医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说明对医学生自杀持的态度越消极,其自杀的倾向性也就越低;反之,自杀的倾向性就越高。也就是说自杀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受自杀态度的影响。国外研究表明,对自杀持宽容、理解态度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杀比例,而持反对态度的个体则更加免于自杀[9]。因此对于自杀倾向的医学生要加强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

本研究表2提示抑郁或焦虑程度越高,则医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认识越表现出支持的态度,则越可能产生自杀行为。国内研究者也发现学生的自杀意念状况与抑郁水平呈显著正相关[10,11]。同时也说明有自杀倾向的医学生有更多的抑郁或焦虑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

实施 CISD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SCL-90总分显著降低,各项因子评分也降低,尤其是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下降( p < 0.01 )。提示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对医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能改善其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自杀态度。

CISD对于出现过自杀行为医学生以及对出现自杀事件时医学生的干预影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杀现象的日益增多,此类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12]。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对医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能改善其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自杀态度,减少自杀行为,同时在大学要建立综合的自杀危机干预系统,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服务于大学生以提升其自杀危机应对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工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 9 9 ,增刊 : 3 1一3 5 .

[2]肖水源,杨洪,董群惠.自杀态度问卷 ( Q S A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 9 9 9 , 增刊:364.

[3]谢华,戴海崎.SCL-90 量表评价[J].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2) :156-159.

[4]边俊士,井西学,庄娜.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应用的争议[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 :231-233.

[5]姜荣环,马弘,吕秋云.紧急事件应急晤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 496-498.

[6]李功迎, 张作记, 戚厚兴等.紧急事件应激晤谈与危机干预[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 18(3):220 -221.

[7]王希林, 吕秋云, 李雪霓等.SARS应激后的集体心理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12):897 -899.

[8]杨玲.心理干预对车祸外伤患者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2 :79-82.

[9]PELTZER K,CHERIAN V L. Attitude toward suicide among South African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J].Psychological Peports, 1998, (83):1259-1265.

[10]傅晓云,李丽萍.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 ,15( 01 ) :42-45.

[11]吴冉,张梅,朱文娟.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与心理援助[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 23(8):1276-1280.

[12]郭黎岩,王冰,王洋,朱丽娜.王红艳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4-268.


附: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L1514)

作者简介:戴彩华 (1978-),女,江西吉安人,实验师,主要从事心理医学研究(E-mail:chuchu03119@163.com);

*陈海峰(1976-),男,江西吉安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医学(E-mail:yyhappyww@139.com)


省级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XL15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