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措施及效果评价

姚玲

莱阳市中医医院 山东莱阳 265200


摘要:目的:研究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38例(9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2例(80.00%)。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54±1.46)d,ICU治疗时间(18.30±2.12)d,满意度(78.30±3.24)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10±1.21)d,ICU治疗时间(14.62±1.95)d,满意度(91.22±2.05)分。对照组VAP6例(15.00%),肺部感染3例(7.50%),意外脱管1例(2.50),合计10例(25.00%)。观察组VAP1例(2.50%),肺部感染1例(2.50%),意外脱管0例(0%),合计2例(5.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更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和ICU治疗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治疗时间;满意度;并发症


前言:人工气道是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措施,在ICU危急重症患者中常见,但使用人工气道后患者呼吸道湿化、咳嗽以及加温等功能会减弱,且造成呼吸道免疫力降低[1]。因此临床护理要更加重视人工气道护理,保证呼吸道湿化效果,充分引流,给予患者呼吸支持。集束化护理是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融合多种护理方法加强人工气道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为研究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0例,性别:男/女=22/18,年龄(63.95±3.53)岁,其中气管插管36例,气管切开4例。观察组40例,性别:男/女=21/19,年龄(64.20±4.19)岁,其中气管插管37例,气管切开3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超过48h[2]。(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配合度良好,具备正常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模糊、精神障碍等情况。(2)入组前已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护患者病情,按医嘱给药,注意观察导管通畅性,严格执行手卫生。护理过程中注意安抚患者情绪,告知护理操作目的,耐心鼓励患者,让患者建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方法如下:

(1)密切观察气管导管的深度,对导管进行固定,避免导管移位。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更换敷料,系带打好结,松紧度适宜,避免气管套管脱出。气囊压力要适当,避免出现漏气或误吸。(2)吸痰护理:观察到机械通气容量呼吸环出现锯齿改变,或观察到气道压力提高、气道内有水泡音,可进行吸痰,避免非必要性吸痰,增加呼吸道刺激。2小时翻身扣背,鼓励患者咳嗽,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气囊放气前,充分吸痰,注意吸净气囊上方的分泌物。(3)观察痰液颜色、性质、量及痰液粘稠度,注意气道湿化,若痰液黏稠时,增加湿化液的量,呼吸机湿化器保持32-35℃左右。(4)加强口腔护理,口腔细菌也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应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每6-8小时进行口腔护理一次。常用口腔护理液: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中药漱口液(如银河漱口液)等。(5)体位护理:若无禁忌症,抬高患者床头30~45°,进食后30min进行气管吸痰,以避免误吸,降低肺部感染。(6)严格进行环境消毒,病室湿度60﹪为宜,每天通风换气,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30min以上,使用消毒液对地面擦拭消毒,每日2次,预防医源性感染。(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引口腔及气管的贮水瓶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每天对人工气道使用器械进行消毒。(8)呼吸机管路定期更换及消毒,可以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一般7天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降低肺部感染概率。9)加强心理护理,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由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我们采取非语言沟通方式,如手语、书写、肢体语言等,了解患者需求,安慰鼓励患者,取得患者配合,促进早日脱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10)加强营养支持,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进早日脱机。

(11)每日评估有无脱机指征,尽早脱机。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机械通气疗效,显效:患者病情好转,结束机械通气治疗,转入普通病房观察。有效:患者可间接性停止机械通气治疗,病情显著好转。无效:患者仍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病情未见好转。(2)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和ICU住院的时间,使用满意度量表评估,分数高表示满意度高。(3)统计两组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609602c347e25_html_89bf083244caa4f7.gif ),使用609602c347e25_html_84065dc9cb516c35.gif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n/%)

对照组(n=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观察组(n=40)

22(55.00)

16(40.00)

2(5.00)

38(97.50)

609602c347e25_html_84065dc9cb516c35.gif




4.114

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机械通气、ICU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满意度对比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d)

ICU治疗时间(d)

满意度(分)

对照组(n=40)

11.54±1.46

18.30±2.12

78.30±3.24

观察组(n=40)

8.10±1.21

14.62±1.95

91.22±2.05

t

3.134

4.590

10.494

P

<0.05

<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有并发症2例(5.00%)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两组并发症对比

组别

VAP(n/%)

肺部感染(n/%)

意外脱管(n/%)

合计(n/%)

对照组(n=40)

6(15.00)

3(7.50)

1(2.50)

10(25.00)

观察组(n=40)

1(2.50)

1(2.50)

0(0)

2(5.00)

609602c347e25_html_84065dc9cb516c35.gif




6.275

P




<0.05

3 讨论

ICU 患者大多为危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呼吸道正常的过滤、湿化以及防御能力减弱,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3]。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病情。在临床护理上采取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密切观察导管情况,根据患者体征及时吸痰,并进行温化和湿化护理,促进患者排痰,避免非必要性吸痰[4]。护理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同时加强对口腔的清洁,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5]。口腔清洁使用银河漱口液,其有效成分为甘草、金银花以及薄荷,具有清热散凉、去风热、解毒的作用,可有效抗菌抑菌,改善口腔免疫力,更有利于预防口腔细菌引发呼吸道感染。通过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缩短病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经本文研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38例(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2例(80.00%)。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10±1.21)d,ICU治疗时间(14.62±1.95)d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91.22±2.05)分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后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治疗周期,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同时观察组有并发症2例(5.00%)明显少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25.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对预后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加强气道管理,采取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更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和ICU治疗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突出临床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小红,姚钧,宗叶琴,等.ICU护理管理组织改革实践与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1):84-86.

[2]邱玉梅.应用强化护理策略预防ICU人工气道相关性压力损伤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1):112-114.

[3]王魏.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4:685-687.

[4]杨芙蓉.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 ICU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1949-50.

[5]凌雪. 集束化护理措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0, 15(05):67-68.

[6]祁莉莉. 集束化护理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 健康之友,20201255-256.






作者简介:姓名:姚玲 (1966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莱阳市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重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