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疗效

桑薇 王凌智 张瑞雪 栾岚 杨静

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对于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患者均是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患者疾病发作情况及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眼压与前房深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在发作频率上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发作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治疗后矫正视力与前房深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以上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的手术处理方式,可以减少青光眼的发作,改善患者视力。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发病率高的青光眼疾病类型,此类患者往往还在过度疲劳下或者傍晚时刻发病,在经过休息后多可恢复正常,但是疾病发病可引起疼痛、视力降低及角膜水肿的一系列不适,因此有效预防病症非常关键[1]。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临床中常用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预防治疗方式,但是常规方式对控制患者疾病发作的效果欠佳。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更有效的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方法,通过在常规基础上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深度,改善瞳孔阻滞情况,可更好的控制患者眼压,减少疾病发作的几率。本次研究中,纳入4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45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有青光眼发作史。(2)均经房角镜检查确诊,房角狭窄、关闭。(3)均有晶状体混浊诊断为白内障,视力低于0.5。(4)均有良好手术指征并且临床资料完整。(5)本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角膜炎的患者。(2)合并眼底疾病者。(3)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性28例(30眼),女性17例(22眼);年龄最小者为57岁,最大者为82岁,平均(68.15±2.36)岁。

    1.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做散瞳处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并且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盐酸丙美卡因做眼表麻醉,碘伏冲洗液冲洗术眼,于角膜边缘10:30位用2.8mm穿刺刀做角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适量粘弹剂分离房角,用15度刀做14:30时角膜缘穿刺孔,做晶状体前囊中央6mm直径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超声乳化并吸出晶状体核,IA助吸器吸出残余晶状体皮质,前房及晶状体囊袋内注入粘弹剂,行前囊膜抛光,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调整人工晶体至居中位,吸出眼内粘弹剂,水封闭角膜切口。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1. 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指标情况。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6095e059e9c5b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作情况

治疗后在发作频率上明显低于治疗前,发作时间上明显短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青光眼发作情况比较(6095e059e9c5b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时间

n

发作频率(次/周)

发作时间(min/次)

治疗前

45

3.52±0.56

5.25±1.16

治疗后

45

1.15±0.35

1.42±0.48

t

-

45.424

53.526

P

-

<0.001

<0.001

2.2 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

相较于治疗前,经治疗后在矫正视力、前方深度上明显提高,眼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指标水平变化比较(6095e059e9c5b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时间

n

矫正视力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

治疗前

45

0.57±0.08

34.45±3.41

1.52±0.28

治疗后

45

0.71±0.12

14.52±2.43

4.52±0.11

t

-

7.826

55.018

182.951

P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用药方式的改变,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疾病需要在确诊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在夜间发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及焦虑为其诱发因素,发作时间一般持续几分钟,经过适当的休息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而闭角型青光眼在发作后可引起不适,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合理的治疗方式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至关重要。

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治疗上,临床中主要是应用药物预防过手术方法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手术后的发作几率明显降低,发作时间上明显缩短,治疗后矫正视力与前房深度增加,眼压降低,这一结果表明应用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疾病具有满意效果。主要是对闭角型青光眼,经超声乳化摘除病变的晶状体,同时分离房角,在摘除白内障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这样可以解除前房拥挤情况及避免晶状体再度出现膨胀情况,并且可以显著增加前房空间,使得房角开放;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黏弹剂可以保护患者前房,同时还可以使前房压力明显增加,对于房角而言也可给予一定的外力作用,这样也可以使得房角分离[3]。进行超声乳化的手术过程中,经过灌洗液的应用能够对房角进行充分的冲洗,且可利用超声振荡处理的方式来乳化晶状体核,这样让房角开放度提高,并且小梁网的通透性也明显增加,促进房水流出。房角分离这一手术处理方式也可以钝性分离虹膜周围粘连情况,进一步使得小梁网的通透性增加,充分开全房角以及释放眼压,因此应用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形成,减少视力损害,同时提高患者视力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治疗上也要严格掌握患者手术适应证,对于能使用药物进行眼压控制的患者以及房角未完全闭合的患者可借助手术进行治疗。此外对于术前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不足0.5的患者,晶体混浊,前房浅,有青光眼发作史,在对患者的治疗上可考虑应用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经过植入厚度适宜的人工晶状体来解除瞳孔阻滞情况,使得眼角房水可以恢复到畅通的状态,这样同时能够让患者的视力得以改善。此外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因为经手术治疗的方式很难保证角膜内皮功能,并且前房比较浅,这样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极容易引起角膜内皮功能的损伤,因此在实际手术治疗中就需要合理的应用粘弹剂并且加强对角膜内皮功能的保护,并且也要确保超乳头同角膜距离适合,确保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预防疾病急性发作,降低眼压水平,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令斌, 李发忠, 邓映霞,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06):39-41.

[2]海宝. 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18):106-108.

[3]赵唯洁.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5(4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