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式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无缝式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朝婷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式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式护理模式,对两组救治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救治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较对照组81.25%高(P<0.05)。结论:无缝式护理模式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救治所需时间,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缝式护理模式;急诊创伤;救治效果

急诊创伤多为意外事故入院,具有起病突然、病情重、进展快速等特点,治疗与护理涉及内容繁多复杂,对医务人员专业要求较高[1]。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率较高,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规范院内救治流程为改善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2]。无缝式护理模式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急救模式,其以病人为中心,尽快使其得到早期确定性救治,使急救过程同步化,尽量缩短抢救时间,优化抢救过程[3]。本研究将无缝式护理模式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中,旨在评价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8例、20例,年龄19~78岁,平均(48.57±3.49)岁,创伤类型:交通事故伤19例,高空坠落伤13例,工作意外伤1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27例、21例,年龄20~77岁,平均(48.51±3.42)岁,创伤类型:交通事故伤18例,高空坠落伤14例,工作意外伤16例。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急诊护士按常规急救原则行对症处理,积极配合医师检查损伤部位、程度、范围、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根据患者病情行急救处理,急救原则为尽量抢救生命,维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止血、积极预防感染,待病情稳定后处理局部伤口,转至相关科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无缝式护理模式,具体措施见下:

①做好院前急救及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明确护士岗位,落实责任制度,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后需及时电话通知急诊科人员,明确告知患者病情,急诊科当班护士通知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抢救准备。②院内抢救:患者送入急诊科后立即与院前急救人员交接工作,再次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伤情处理方案、循环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工作。若遇大量成批的患者,应将护士分为伤情评估、循环支持、送检、气道支持、科室联络等小组,同时对患者进行体征监测、包扎止血等工作。③开放绿色通道与相关科室衔接:医生开具检查化验单,护士以最快速度加盖急诊绿色通道公章,同时与相应科室电话联系做好检查准备,护士直接应用转运床陪同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影像科将检查结果电话通知急诊医师,病房同意接收,护士将患者送至病房住院,行早期确定性救治,对需手术者一边通知手术室,一边做好术前准备,从急诊科直接送入手术室,之后家属返回急诊科办理相关手续,补缴费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转运时间、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救治平均时间。于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总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5~95分为满意,<85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转运时间、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救治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情况比较(x±s,min)

分组

转运时间

接诊至手术时间

急诊救治平均时间

观察组(n=48)

11.15±1.34

38.25±4.51

52.14±6.37

对照组(n=48)

15.98±1.69

63.98±6.79

82.45±9.78

t

15.515

21.869

17.992

P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较对照组81.25%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n,(%)]

分组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n=48)

29(60.42)

17(35.42)

2(4.17)

46(95.83)

对照组(n=48)

21(43.75)

18(37.50)

9(18.75)

39(81.25)

x2

-

-

-

5.031

P

-

-

-

0.02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等行业不断发展,急诊创伤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急诊创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进展快速,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有专家对急诊创伤患者死亡情况分析指出,伤后1h内为第一个死亡高峰时段,占死亡患者的50%[4]。故临床提出了创伤“黄金1h”的救治理念,以促使急诊创伤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及护理。

传统急救流程多为急诊医师接诊通过基础检查后,经初步判断请专业医师会诊将患者转入病房,再经相应检查后联系手术室。上述环节连续性较差,各部门配合程度较低,容易延长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救治效率,还常出现救治不到位的现象,如转运期间监护不到位致患者死亡,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加重医患紧张关系[5]。无缝式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由院前、急诊科、检查室、专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等共同组成急救小组,接诊后快速做出判断,完善各项检查,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护士与医师互相配合,救治过程实现同步化,可最大程度缩短抢救时间,优化抢救过程,提升抢救效率及效果。无缝式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区别在于院前及院内无缝隙对接,急诊科分工明确,各科室有效衔接,会诊、检查、绿色通道开放同步进行,通过缩减各环节流程可为患者急救赢取更多时间[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接诊至手术等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无缝式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利于提高急救效率。观察组满意率较对照组高,提示无缝式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

综上所述,无缝式护理模式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救治所需时间,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兰青.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9,40(9):2148-2149.

[2]李雨凤,李玉凤.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8,12(1):50-51.

[3]余红平.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9):112-114.

[4]王秋侠.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3(2):95-96.

[5]黄秀娟.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26):252-253.

[6]赵英.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8,12(1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