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标准舞评分细则对其项目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试论国际标准舞评分细则对其项目发展的影响

蒋冰玲

四川工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前言

国际标准舞用英文成为“DanceSport”或“Competitive Ballroom Dancing”,是集舞蹈、音乐、体育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舞厅舞,慢慢的它从一种单一的娱乐性项目逐渐演变成艺术性、技术性、竞技性强的运动,以其形象适应现代,且优雅、时尚、健身、赏心悦目而备受大众的喜爱。

1相关概念界定

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舞”,原名称“社交舞”,又称“体育舞蹈”。

评分细则:是指按相对应的评分标准对选手进行打分。

直线 11 际标准舞的发展可以概括三个阶段:19世纪以前(原始舞蹈)画布 9 19世纪至2008年(社交--竞赛) 2008年后至今(舞蹈竞技)

2不同时期国际标准舞及其评判规则发展过程

2.1世纪以前(原始舞蹈)

19世纪以前主要用于庆祝丰收、祭祀、娱乐、健身,这时没有任何规则去限制它,只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后发展历程为原始舞蹈、宫廷舞、民间舞、公众舞、交谊舞,此时被作为社交的其中一种方式。这个时期是没有规则去进行评判,

2.2世纪至2008年(社交--竞赛)

19世纪至2008年开始从社交舞过渡为旧国际标准舞,再到新国际标准舞。舞种也慢慢发展成为十支舞。这时候出现了规则,如下图:评判要素包括:基本动作技术(1身体姿态;2脚下动作;3身体移动;4重心平衡)、音乐表现力(1音乐节奏的处理;2音乐风格的体现)、 动作编排(1组合动作流畅性与新颖;2舞种风格特点及动作难度;3 动作编排的合理性;4动作与舞蹈的协调)、舞种风格(1舞种的风格体现;2个人风格体现)、临场发挥(1赛场应变能力;2赛场竞技状态)、赛场效果(1竞赛者形象和气质仪表);由此以看出19世纪至2008年渐渐出现了舞蹈规则,并从粗糙的规则逐步细化出了条例性规则。

2.3 2008年后至今(舞蹈竞技)

2008年以后为竞技时期,这时候相继出现了2.0评分细则和2.1评分细则。打分规则如下:2008年以前评判要素有六大项(略细化),2.0评分细则有五大要素(较细化),2.1评分细则演变为四大要素(更细化),评判要素越来越少,分级指标却越来越细致。

3评分细则对该项目目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1评分细则对裁判员、教练员工作的要求

我国现有教练员和裁判员不管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有提高,随着2.1评分细则的出现对于裁判员与教练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谨慎。

裁判员是影响比赛公平的重要原因,其工作是保证大赛能否可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的至关因素。裁判员不断加强自身在各方面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知识内涵,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实现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的锻炼,提高职业道德,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为国际标准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练员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运动员的决策、管理、训练工作。教练员在训练中是最有发言权的,所有的训练方法、手段以及对最新动态的掌握等等都足以说明教练员地位的重要性。对于裁判员采取内部“高质量培养”外部“新技术引进”,相结合,教练员必须深入了解最新评分细则,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选手,要不断提高我国教练员水平,拥有自己的高水平教练员。

3.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七个方面,概括为心、技、体、智四种能力。

运动员只有在足够了解评分细则的情况下才能开展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竞技能力,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技术能力、身体素质、表现力、心理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技术能力是最主要的,包括平衡、移动、姿态、足部动作;身体素质为其次,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度方面深有体现;有好的表现力是舞蹈精髓所在,舞蹈风格的体现、节奏、强烈的音乐鉴赏能力、姿态的展现、面部表情的传达;心理承受能力是良好表现的重要条件。运动员在竞技能力方面水平的提升,基本功越发扎实。

3.3国际标准舞的商业化发展

直线 61直线 63 国际标准舞自身发展经历了19世纪以前(原始舞蹈)画布 58 19世纪至2008年(社交--竞赛) 2008年后至今(舞蹈竞技)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无规则到现在规则的细致化,国际标准舞渐渐展现给大众。在社会经济作用下,国际标准舞为了能够稳步求进,它的发展策略之一就是将国际标准舞商业化,把赛事中化为商业资源,主要包括:赞助、门票、电视转播、报名费用等等。把各项资源作为商品进行等价交换,以获取商业利益,将国际标准舞赛事商业化运作。依靠赛事来进行思维的碰撞和经济交流,促进国际标准舞事业积极健康快速的发展,国际标准舞市场的需求间接性的推动了国际标准舞相关商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3.4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际标准舞从诞生、萌芽,不断成长,受到重视,设置相对应的规则,将其引导走向更规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奥运会都将国际标准舞纳入其中;我国的选手不断参加世界级比赛与学习,将新的技术带入国内;国际标准舞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1接触与显示阶段(1860—1986);2选择阶段(1986—2000);3采纳融合阶段(2000年至今),描述了国际标准舞被引进、推广,接受且热爱的过程,国际标准舞得到国家政策的促进与向导,预将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且在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扶持下,使我国国际标准舞不断与国际接轨。

4结论

国际标准舞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跟当时的文化、历史、参与人群、舞种有很大关系,折射出从无规则到规范标准化的一个变化。我认为最开始是国际标准舞的发展需要规则的出现来规范它,经过一定的发展之后,规则开始制约它,从而摆脱发展的束缚,两者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相互需要,相互陪伴,一同成长,虽然评分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我相信经过众多为国际标准舞效力的人的努力,国际标准舞一定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吕园欣.对体育舞蹈竞赛评分规则的思考.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2]邹钧人 付蕾 柳毅.试探体育舞蹈竞赛评分规则.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合肥.230009

[3]张金.影响体育舞蹈进入奥运会的限制因素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

[4]中国体育舞蹈运动竞赛规则(草案)[S].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1991

[5]中国学生体育舞蹈(国标舞)竞赛评分规则(第一版)[S].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2005.

作者简介:

姓名:蒋冰玲

出生年:1991年11月02日

性别:女

籍贯{省市}四川成都

职务或职称或学历:讲师

研究方向(从事什么研究)或专业:体育舞蹈

四川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实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