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2
/ 2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讨

王子龙 李晓晓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有独立生存的自信,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和广泛关怀的责任意识。它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融合文化的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大学生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自主创业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 ;创业精神 

众所周知,在校园里能力远比知识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让我们不断学习,锻炼,展示自己,从而提高我们的能力。学校里的社团和学生会对我们没有太多的诱惑,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创业,为自己铺路。勤工俭学是许多大学生想做的事情。一方面,它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它可以向别人证明他们是独立的,正在成长。然而,据我所知,学校提供的半工半读职位非常少。这使得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另一种勤工俭学的渠道,才能真正自立自强!

首先,我想谈谈培养创新创业理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教育部学生事务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但社会整体就业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虽然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毕业生失业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人数逐年上升。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0%左右,仅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就已经很大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观念,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参与社会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产业结构将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导致劳动力的转移和专业职位转换,但也应该实现的新技术,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未来的工人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发展知识经济潜力巨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就会错过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具有广泛基础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各类高校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构建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内容,能够有效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是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途径。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财富教育报告中说:“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的发展,和精神价值,把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批判精神,丰富的思想,并发展自己的判断能力,以确定自己在各种情况下的生活你觉得应该做的。”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独立思考,具有探索和创新思维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第二,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的了解,进而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第三,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约会、求职、个性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增进我们的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总之,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客观条件的允许,更取决于学生的主观努力。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出现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努力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1. 构建个性化的择优培养评价体系,使创新创业与实践教育步入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合理的个性化择校培养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使高等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教育创新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选择和培训人才评估的过程中,它的定位模式,形式和系统集成和内容的改革,建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与高等教育质量的个性化特征,接近学生,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创新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它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2. 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高。3.重视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竞争的精神,敢于冒险,脚踏实地,勤奋和现实的态度,毅力,坚定而执着顽强的意志,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态和自我控制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大学生的前提,优秀的导师是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保证。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应注意发展社会教育资源,聘请了创业,性格好,奉献、责任心强成功企业家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老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培养一名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只能安于现状、维持现状,中华民族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是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应该考虑的,即使是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大学毕业生也不应该失去创新的“心”。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通过发现和发现商业机会,建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风险更高,但回报也更高。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浪潮中,并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创业是另一种就业模式,但区别在于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给他“工作”(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工作”。目前,我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此出台了包括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我们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可以把创业看作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种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

[3].《大学生创业内涵及其提出背景》

作者简介:王子龙,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2000.05.19 ,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李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