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意义和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小学的意义和策略思考

陈蕴洁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的主要构成单位,班级管理在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班级是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质量好坏,与学生的发展密切关联,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质量、教育教学水平。班级管理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最直接、最全面的考验。只有有效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班风,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质量,从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问题;对策

引言

班级实质也是一种组织,因此管理中的科学、艺术和手段等要素在班级管理中也同样有效。班级管理涉及到班级社会组织内所有的人、事、物及其关系,内容繁杂,千头万绪。近年来,班级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研究领域。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学生首先是作为人存在于社会,其次才是作为班级里的学生。因此除了强调制度和规范建设,使用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外;有时管理中的艺术性在班级管理是更容易发挥作用。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是一种互动式交流。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与学生(班委会)的管理合起来,构成班级管理。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1、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笔者对教师进行了访谈,并从中发现,虽然对学生不断强化班级的日常规范,但是随着整体生源素质的下降,管理上出现了更大的难度。部分学生心理成熟时间早,对制度约束和规范认识不足,所以班级在纪律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学生上课迟到时常发生,这说明现有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提高学生对制度的了解。目前看来,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依赖于学校和老师,家长配合较差。在教师访谈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表示很少有家长主动跟班主任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如果有个别沟通,也是为了给学生请假。培养学生自律方面的措施较少,对学生引导的方法也较少。目前,在纪律管理制度方面,以学生课堂表现、出勤、卫生、宿舍生活等方面进行评比,学生的认可度比较差。学生的班级观念不强,对待惩戒措施不是很在乎。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手段和方法上需要加强,个别的体罚现象仍然存在。 

德育和心理教育中,德育的培养比较全面,但教育的侧重点不够均衡;心理教育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难在沟通和处理问题上青春期的躁动和学生感性大于理性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因。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即是敏感期,也是最脆弱的时期。他们自身是一个矛盾体,既渴望受到尊重又向往独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和集体。对问题做出判断时,有时候不会以原则、规范作为行为的准则。在道德程度上,对价值判断标准还比较模糊。

2、对上述问题的对策研究

2.1注重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

“群雁高飞头雁领”,学校班干部的选拔在每个班集体中都尤为重要。我们在选拔班干部时可以采取班主任提名和学生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70%受访教师提到了,班主任提名选拔,在新的班级成立之前就开始做好准备。班干部选拔之前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同学担任过什么学生干部职务,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那些喜爱学习的、乐于助人的、有感召力的、乐观开朗的、积极向上的、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应成为重点的考察对象。然后班主任应分别约谈班干部的候选人,在谈话过程中,班干部要阐述一下对未来班级管理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否愿意担任班干部以及对班级建设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更重要的是通过约谈考察候选人是否有较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全局考虑问题的能力。

2.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它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造就健全的人格,凝聚班级的合力。在班级文化的创建中,班级舆论导向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积极的班级舆论导向就是宣传和推广为大多数人认同的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使正风在班级形成气候和氛围。学生在班级文化中自然而然就会受到陶冶和熏染。因此,班主任要重点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导向,以此来引导学生们向正确方向发展。

2.3强化德育和心理教育

在班级的德育方面,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熏陶与教育环境。班主任要多树立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的典型代表,供学生学习和感悟,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们清明节纪念先烈,观看有关他们的电影展和纪录片,让学生们记住那些爱国将士,体会到爱国主义的精神。又如,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等节目,学习“感动中国”的最美孝心少年中的相关人物、让同龄人物的行为触动学生的灵魂。观看《辉煌中国》、《大国工程》等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精神。

结束语

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主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互助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多面性原则。这样可以培养中职学生们与人交流能力、受挫能力,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展现才华,提升自信,并从中也能缓解压力,开阔胸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赵之英. 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