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绘本 点亮戏剧舞台的一缕晨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悦”读绘本 点亮戏剧舞台的一缕晨光

王佳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五爱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500



【前言】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孩子们了解世界、参悟人生的一个窗口。而绘本则能为戏剧活动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内容和源泉。当戏剧遇见绘本会产生怎样的教育火花?我们期待着、期许着。

【关键词】

幼儿 绘本 戏剧

【正文】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方式,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介入戏剧表演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幕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戏剧,必然需要有精彩的剧本。近年来,绘本读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生动形象的画面萌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它妙趣横生的故事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它蕴含的哲理激发幼儿的情感认识。结合我们大班音乐戏剧活动,我们尝试以绘本作为依托,开始相关绘本戏剧活动,那么面对这么多优秀的绘本,该如何选择?如何有效品读?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呢?近年来,我尝试对幼儿绘本阅读进行探究。

一、选择绘本,找准价值点。

在琳琅满目的绘本中,并不是所有绘本都适合幼儿进行戏剧表演。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绘本,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围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应该选择画面清晰,语言简洁,情节有趣,内容丰富,充满想象力,适合演绎成戏剧的绘本题材。

当拿到一本绘本之后,先静下心来认真品读,从封面、环衬一直到封底,每一页都细细看过,梳理出这本绘本所蕴含的道理。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挖掘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着欣赏和尊重别人。绘本《勇敢做自己》挖掘的是生命是漫长的旅行,要勇敢做自己。《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挖掘的是父亲与孩子之间永不磨灭的亲情,从而学会感恩。只有细细品读才能领悟绘本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准相关的教育价值点,从而能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其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

二、体验趣味阅读

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以封面、环衬、正文、封底等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这四大板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正是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四大切入点。

1以“封面”为切入点测故事,激发兴趣
每一本绘本的封面总是独具一格,最先映入读者眼帘,在阅读故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封面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想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组织绘本《小黑鱼》教学活动中,当我将此封面投放到投影仪清晰展示在小朋友的眼前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小黑鱼、小红鱼。”故事中的主角一下子在孩子们眼前呈现,于是我顺着孩子们的目光提出疑问:“咦,她们在干什么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的想象瞬时间扑撒开来:“小黑鱼很孤单,没有谁愿意和它玩。”“小黑鱼要去探险。”“小黑鱼要回家。”……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小小的封面大大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2、以“环衬”为切入点,留下悬念,激发联想。

环衬是由彩纸,或美丽的图案构成。但这些环衬绝对不是多余的,恰巧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前、后环衬是遥相呼应的,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如:绘本《我妈妈》,前环衬是五颜六色的花朵,当翻阅到前环衬时,引导孩子们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小花图案会和故事中的妈妈有什么联系呢?”孩子们的回答为之惊叹:“这可能是妈妈最喜欢种的小花”;“这可能是妈妈烧饭时经常围的围兜”……孩子们对这一页漂亮的环衬展开了丰富联想,为后面的正文部分埋下了悬念,当翻开绘本的第一页,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哪些五颜六色的花朵就是妈妈衣服上的花纹。”精美的环衬起到了提升主题的效果。

3、以“正文”为切入点,体验情感,拓展思维。

结合角色,体验情感。

绘本的每一幅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一页页精美、形象、感染力强的画面,将故事中一个个角色形象描绘地淋漓尽致,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角色的脸部表情、体态、动作及简单的语言符号,感受其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孩子的观察比成人要细致得多,他们就会自然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喜欢的角色,随着故事进展,体验着各种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

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最为精彩的就是诙谐有趣的表情神态,表现着鼠小弟的不同心情。抓住这一特点,我设计并开展了适合大班上学期的语言活动《鼠小弟的小背心》,在引导孩子们注重观察角色神态的同时,我提出疑问:“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看出来?”孩子们回答得非常细致:“鼠小弟两手插腰,很神气的样子。”“鼠小弟很心急,急地跳起来,尾巴翘得高高的。”“头低着,眼角流着眼泪,心里肯定很伤心。”然后我又要求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以前有过哪种心情?因为什么事情?最后又组织幼儿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不同心情时的样子。孩子们从观察——体验——表现,层层递进地体验了丰富的情感。

结合经验拓展思维

每一个绘本故事都有一个创作的深层次意思。教师如何去挖掘这个故事的亮点或是道理,我想还是要结合故事的发展脉络,联系实际经验, 用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语言去引导幼儿思考,拓展思维。

如:在组织大班绘本教学《好长好长的围巾》时,当孩子们看到三只小老鼠掉到悬崖下面这一画面时,我设置了:“有什么办法能把他们救上来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小组讨论的机会,孩子们结合自己已有经验积极发表自己的办法:“可以让那三只老鼠自己沿着山路跑回来。”“可以开飞机到悬崖下面,接他们上来。”“可以用梯子救他们上来。”“可以用热气球救他们上来。”……孩子们的办法虽然不实际,有点卡通色彩,但这些有趣的想法都是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当看到用老鼠奶奶织的那条围巾将那三只小老鼠拉上来这一画面时,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觉得特别滑稽有趣。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述。拓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的组织与表述的能力。

4、以“封底”为切入点,探究封底,意犹未尽。

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重封底的阅读。因为绘本的封底设计,不光是审美,许多绘本在你掩上的最后一刻,依然蕴含着深遂的意境。精彩的故事依然没有完结,所以同样不容错过。

如:绘本《我等待……》中的插图紧紧围绕人一生中出现的各种等待而展开:……等待自己快快长大,……等待妈妈的蛋糕早点出炉,……临睡前妈妈的轻吻,……等待宝宝的出世等等。孩子们看着一幅幅形象的插图,说出了许多完整的短句。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但当我出示封底时,孩子们只能看到表面:“毛线围出来的心形。”于是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再次观察那一幅幅插图寻找共同点:每幅插图上都有一段段不同长度的毛线,然后与孩子们再次读读每个句子(读到“等待”两个字时,我有意用手指向毛线),孩子们这才明白:原来这里的毛线就是指“等待”,并结合心形就是爱心,孩子们这才了解其奥秘:等待就是爱。孩子们体验到了意境的美。简简单单的封底实实在在点亮了主题。

阅读绘本只为我们的音乐戏剧奠定基础,细致阅读能将绘本中的图画、情节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化身成戏剧的想象、情节、动作、环境,孩子们可以将绘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一些教育契机通过戏剧表演转化,绘本是音乐戏剧开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者简介:

王佳,女,汉族,籍贯:江苏常熟。生于:1985-02,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