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

郭倩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饰行业对业内相关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装饰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装饰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更好的适应工作需求。培养优秀的装饰专业人才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学任务,职校要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提高装饰专业课程的新颖度和实用度,结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装饰专业技能。本文针对装饰专业基于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装饰专业;项目工作室制;策略

引言:许多职业院校中的装饰专业设立时间相对较短,教学经验略显不足,教学手法过于单一,在教学理念上只注重传授学生装饰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装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满足装饰行业的就职需求。因此,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学形式的整改力度,创新教学手法,在装饰专业教学过程中,创建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打造结构清晰合理的教师团队,在项目工作室中引进与装饰专业相符的实践项目,充分体现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并注重与企业的充分合作,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装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符合当代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 项目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内涵

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根据装饰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立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的实践形式,利用装饰行业中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可建立装饰工作室,让学生在装饰工作室进行实践培训、技能操作,再将工作室结合企业需求,通过装饰行业的真实项目来开展专业课程,使装饰专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开拓实践路径,使学生积累装饰专业的相关经验,实现“学工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优秀的装饰专业人才。

  1. 职业院校装饰专业教学现状

  1. 装饰专业的教学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目前职业院校的装饰专业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课程设置都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没有展开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在人才培养方面不符合职业需求。装饰专业的课程教材具有十足的理论性,缺乏实践内容的体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装饰专业技能的提升,对装饰专业的良好发展造成了影响。

  1. 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实践工作缺乏代表性

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许多院校的装饰专业通常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装饰专业的教学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项目式教学融入到装饰专业中,但选取的教学项目与实际真实项目有所差异,缺乏较强的代表性,项目式教学失去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1. 职业院校缺乏完善的实践条件,与企业合作不够密切

完善的职业实践条件、设备以及平台等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利因素,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践设施的完善,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但在实际的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职业实践场地的局限、设备的缺乏、条件的落后等情况普遍存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密切,即使与企业有合作也停留于形式上,不能真正发挥合作意义,导致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专业技能不能有效提升,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阻碍了职业院校的教学发展。

  1. 装饰专业基于项目工作室制教学的具体策略

  1. 创建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

教师是开展项目工作室制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革新和整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职业院校的装饰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工作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装饰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创建科学合理的师资团队,将研究型教师的地位突出,有利于现代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使职业院校的装饰专业符合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求。

  1. 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一体制”教学

各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搭建符合装饰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平台,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制定人才培育计划和目标,丰富教学形式,创建科学的课程方案,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进行实践经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实践技能,使其装饰专业能力能够符合就业岗位的需求。

  1. 建立实践项目工作室,制定学分制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可通过装饰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及装饰专业教师的分析建议,依据各个装饰行业的近况以及装饰岗位的需求情况,建立装饰专业的实践项目工作室,在实践项目工作室中安排丰富的实践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工作室中得到充分的技能锻炼,提高专业素养,并将学分制教学体系融入其中,使学生的衡量标准变得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装饰专业水准,使学生成为符合新时期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2]

  1.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在职业院校的装饰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首先要传授学生装饰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扎实;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装饰专业技能,通过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创设丰富的装饰技能实践环节,提高装饰技能素养。最后,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时,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与考核,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装饰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有进一步提高。

  1. 进行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形式,引进合理实践项目

进行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形式的前提因素是要引进合理的实践项目,也是促进职业院校的装饰专业有效发展的因素之一[3]。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了解当前社会各企业的岗位概况和需求,建立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室,并引进符合要求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实践平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装饰专业水准,成为符合当前企业岗位需求的优秀技术人才。例如,学生在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时,要选择与专业对口、符合学生的当前认知以及能力的装饰专业的实践项目,譬如:房屋装饰、车内装饰等,使学生更加充分全面的锻炼装饰专业技能。

  1. 加强对项目收益的管理

职业院校在进行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过程中,利用实际项目开展教学,同时会产生项目利润。学校要制定对项目收益的管理制度,杜绝以经济利益做为教学主旨,要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树立正确的教学出发点和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在此基础和前提下,保障学生个人以及集体的利益收入。行政主管单位要与项目工作室责任人共同完成关于教学、实践、成果、利润等协议的签署,打造完整的、有效的项目运营体系。

结论:综上所述,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于职业院校的装饰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采取有效融合措施,培养学生装饰专业实践技能。学校要创建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一体制”教学;建立实践工作室,制定学分制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督促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在实践工作室中引进合理实践项目;加强对项目收益的管理,构建完整的项目运营体系。有效的培养学生装饰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剑民.以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为例探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J].明日风尚,2018(01):74.


[2]洪益.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践——“室内装饰设计”教学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216.


[3]刘艳红,徐颖.装饰专业基于项目展开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85+71.





作者简介:

郭倩,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生于:1987-07,工作单位:河北城乡建设学校,单位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单位邮编:050000,职称:讲师,学士学历,研究方向:建筑装饰工程。
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5G’时代建筑装饰专业项  
目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0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