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顺海塘管理体制机制的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关于理顺海塘管理体制机制的几点建议

顾玉勤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海塘管理所(防洪工程管理站) 浙江嘉兴 314300


摘要:通过现场踏勘、走访、调查等方式,结合新时代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三化”改革、海塘安澜工程建设等要求,对海盐县境内海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五项措施着力提高钱塘江北岸海塘工程防台御潮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筑牢海塘安全防线。


关键词:海塘管理;体制;机制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为新时代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水利“水利工程补短板 水利行业强监管 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当前和未来钱塘江北岸经济社会将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海盐县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东部,拥有海岸线53.48km,是浙北海岸线最长的县,也是浙北唯一县城滨海的城市。境内海塘是钱塘江北岸海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杭嘉湖平原地区抗御海潮风浪侵袭的重要屏障。

1.海塘基本概况

海盐县境内目前有72.6km海塘,其中临江一线海塘全长39.6km,非临江一线的33km海塘;其中地方塘7.7km,企业塘21.4km,省管海塘9.7km;二线海塘32.9km,省管塘26.7km,地方塘6.2km。省管海塘下放后,我县海塘将有68.5km,其中地方一线海塘30.1km,地方非临江海塘38.4km。

2.海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设标准及功效不一。海盐境内一线海塘岸线蜿蜒曲折,从西南到东北,局部海塘与海塘之间没有贯通,断断续续。海塘整体设防标准不一,有50年一遇、100年一遇、300年一遇,甚至有号称1000年一遇的核电海塘。境内有临江一线海塘,非临江二线、三线甚至四线海塘,部分海塘功能已不存在。

2.2管理主体不一。海塘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管理主体不一。其中临江一线海塘就有6家单位管理。

2.2.1澉浦镇政府管理9.1km,包括8.3km的黄沙坞围垦海塘和0.82km的长山封闭堤。

2.2.2县水利局海塘管理所管理7.7km。

2.2.3省钱塘江管理中心嘉兴管理处管理9.6km。

2.2.4秦山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管理2.7km。

2.2.5武原街道(城投集团)管理5.1km。

2.2.6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管理5.4km。

海塘管理主体不统一、管理权属多样性,导致海塘整体统筹规划不协调,建设进度迟缓;在防汛防台工作中容易导致指令反应机制迟钝;穿塘临塘项目布局、涉塘审批零碎等弊端。

2.3管护人员及水平参差不齐。海盐县水利局设立了海塘管理所,但尚难以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定员标准》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标准海塘管理所要设置9大类23个岗位,至少15人。而目前海塘、城防合署办公,编制总共13人。乡镇级海塘管理机构不健全,大多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经费也较难落实到位,少数地方停留在“看塘守闸”的状态。受地方财政困难等制约,海塘管理经费实际落实率低,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地方企业塘更加难以落实管护人员与经费,无法满足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2.4执法力量不足。受历史条件、现行土地政策和确权资金的约束,加上周边很多建筑物早于海塘建设,确权工作难以深化。虽然结合海塘标准化管理开展了海塘划界工作,但管理范围内的堆土、废渣堆放、种植农作物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在海塘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上报水政执法后,由于执法力量薄弱,全县水政执法只有3名工作人员,执法力量远远不够。特别是《新钱塘江管理条例》出台后,省管海塘发现违法行为也需地方执行,执法力量明显不足。

3.建议及对策

3.1全面统筹规划,提高防御标准。钱塘江作为省级河道,以《钱塘江河口治理规划》为抓手,根据《海盐县海塘安澜工程规划方案》,将专业规划融入地方的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中,预留水利建设用地,两岸海塘,考虑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地方财政等因素,应该由省级水行政部门牵头,通过沉降观测、安全鉴定等技术分析,进一步摸清海塘现状,加强谋划,科学论证,明确全线或某一区域海塘建设统一标准,如一线海塘全部为200年一遇或者300年一遇。跳出水利传统模式,在完善海塘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坚持“水、滩、路、堤、景”综合治理原则,融合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把海塘建设成一个综合工程。切实保障海塘的提标建设,提高钱塘江海塘的整体防御标准,使之真正成为安全可靠的长三角金南翼。

3.2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海盐目前海塘建设的主体有省钱管局、地方水行政部门、乡镇各主体、沿海企业等。海塘建设主体多样,理念不同,财力、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各段海塘建设模式、款式、标准等不一致。因海塘建设要求较高,建议由省级部门统一谋划、统一建设,建设资金省级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甚至可创新融资模式,生态海塘、景观海塘可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按简政放权、属地管理的原则,统一由县水行政统一管理。结合当前机构改革,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定员标准》增加海塘管理所编制人员,落实海塘管理经费,满足海塘管理要求。或按钱塘江是省级河道,全部由省钱塘江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以避免交叉管理或重复管理。

3.3明确防御重点,推进海塘置换。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空间和资源需求,会同地方政府抓紧研究海塘长效管理方案。鼓励地方加快建设一线高标准海塘,同步研究将备塘的防洪功能补偿到一线高标准海塘,并提出备塘处置的方案,研究将备塘处置的土地置换为一线高标准海塘拼宽的建设用地指标。除古海塘作为景观保留外,其余二线、三线甚至四线海塘应交由地方进行处置,腾出夹塘之间土地空间,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3.4强化督导服务,提升监管水平根据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要求,加大日常管理督导服务力度,结合三服务、分类督导和“三百一争”专家服务等多种方式,指导海塘运行管理工作,实行月度例会制和工作通报制,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和跟踪督查。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为依托,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省定标准、分级实施,全面规划、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的六项内容,以补齐管理短板、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工程面貌,提高管护水平,发挥海塘工程效益。

3.5.强化监督检查,倡行联合执法。水行政执法权下放地方后,钱塘江管理中心已无执法权,许多水事违法案件较难处理。各水管单位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发现的水事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属地,监督并配合属地做好立案查处工作。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更加积极与属地、海洋、公安、城管等执法主体做好对接和联合执法,切实加强执法力度。健全执法体系,充分发挥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掌上执法系统作用,主动将受监管单位纳入监管范围,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水政执法网络。

4.结束语

经过现场调研与分析,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海盐县境内海塘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水利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安全屏障的要求尚不相适应,因此理顺海塘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有序且高效地管理海塘的建设与运行,确保钱塘江河口安全,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我们将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为契机,着力提高钱塘江北岸海塘工程防台御潮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筑牢海塘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海盐县地方海塘运行管理现状与对策 基层建设(2017年4期2月)

[2]新时代河口海塘管理机制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