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生成,让化学课堂智慧灵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互动生成,让化学课堂智慧灵动

凌俊

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市 224500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基础上的课堂预设与生成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课上反应,并快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而如何结合初中化学的学科性质,进行合理的课堂预设并进行有效的生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基础;课堂预设;高效课堂

引言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教与学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化学学习的特点,通过与学生及时的互动了解学生对晦涩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能够做出相应的教学改变,有效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快速构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在新课导人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

1.联系生活进行导入。

教师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法展开新课导入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有效导入,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事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导入,借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共鸣、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良好课堂互动的形成。例如,教师在教学“燃烧与燃料”时,教师可在课前导入阶段,以生活中常见的燃放烟花这现象作为教学导人,通过播放燃放烟花的视频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互动探究问题:“为什么烟花会有这么多种颜色,为什么绽放的烟花会有多种图案?”借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而学生也能在良好的课堂互动中对这一知识点形成大概认知。

2.复习旧知识进行有效导入。

教师在互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有效导入,这不仅能够复习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还能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即可在导入阶段先复习“氧气的性质”,通过复习来有效引出新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之后再让学生在有效互动中对这一课时内容进行探究性思考与互动,从而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对于化学教学内容的把握。

二、在课堂提问中有效应用互动式教学法

1. 适时提问

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提问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互动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促进学生深入探讨化学知识。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适时提问能够有效活跃化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互动式化学教学课堂上,一定要适时提问,基于学生对于化学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借由问题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提问之后给予学生思考与互动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在完整提问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互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并且提出问题:“教材上为什么会选用这几种物质来开展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自主阅读中更好地认识这几种物质,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这一课时内容的把握。

2.适度提问。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除了要适时之外,适度提问也同样十分重要。具体而言,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出现随意问问题的现象,问题不能过多,需要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课上的提问十分频繁,会使学生对课时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另外,在适度提问的时候还需要确保提问的质量,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在提问期间一定要分清主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层次的提问,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把握。

三、关注学生接受状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由于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实际教学往往与课前预设有所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的放矢。首先,教师在预设时,要给预设留出空白的空间,要注意到预设的弹性,给予学生差异化的生成足够的包容。其次,当遇到学生消极的、负面情绪生成时,教师要快速改变教学策略,及时调动学生思维的转移,让课堂节奏尽快回到预设上来。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内容时,由于该内容是建立在前面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的基础上延伸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对前面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进行实验活动“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需要将生锈的铁钉放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酚酞溶液以及氢氧化钙等各种物质进行反应,观察试管中铁钉的现象,通过这些化学物质的快速反应,记住铁钉与各个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现象,还需要记忆各种反应之间的化学方程式。在整个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实验中的现象说出氢氧化钙存在的化学性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对上一单元内容有清晰的把握,才能做到课上及时反映。而有的学生可能因为上节课基础不扎实,跟不上实验节奏,教师此时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对上文内容进行回顾,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验现象的分享,从而确保学生在对上节课内容有足够复习的基础之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率的学习。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哪一部分掌握程度不够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额外督促教学。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揣摩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放慢课堂节奏、小组合作等各种环节,能让学生效率更高地跟上课堂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课堂预设,而且要能够快速转变教学方案,放慢节奏,让学生有效生成,从而推动学生加深对新内容的吸收。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自身找问题,还要调动学生从自身找问题,并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有效促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转化。因为所有内容的实现,都需要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只有促使双方积极互动,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引导。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预设与生产,教师还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帅鑫霞.“预设与生成”在复习课中的拓展应用———以“化学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课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 : 166 - 167.

[2]陈艳.初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 数理化学习( 初中版) ,2014( 12)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