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习型班主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做学习型班主任

杨佳

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 130031

曾近看过这样一个数据: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知识只有5%-10%是在校获得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所以,在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校园里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1. 向优秀的同仁学习

优秀的人总能带动其他人进步。作为新手班主任,首先可以向其他优秀的班主任学习。学习优秀同仁的经验,学习优秀同仁的智慧,学习优秀同仁的教训,学习优秀同仁一切可以作为借鉴的东西。也许对于新手班主任来说,非常难解决的一件事,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帮你解决。在成为班主任初期,对于班级的任何事物,可能都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面对经验尚浅,方法欠缺,思考不全面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向老班主任请教。

七年级时,尤其疫情回来阶段,可以说班级的一切事物我是“一肩挑”,面对这种情况,我自己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做出改变,要更智慧的进行班级管理。所以,我一直观察并学习其他班级的管理模式,借鉴其他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进一步思考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管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制定了详细的班级管理方案,在八年级正式实施。将班级同学分成9组,从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进行积分累计,在每周班会时由学生就积分结合班级学生表现进行总结,积分最高的小组则可以自由选择班级座位,教师在每周五将得失分情况印发纸质版下发给学生家长,由家长对学生表现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家长能够了解学生本周在校表现,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状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下一周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在此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需给出明确的积分扣分原则,并规定各个重要时间节点,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确定值日班长具体负责的内容,明确各项要求。当标准明确后,学生就会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师、生、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而我也将班级管理工作全权交还给学生,只扮演了统筹规划的角色。自从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形成之后,学生从各个方面约束自己,一部分学生为了小组的积分也能够尽力背诵地理,生物等学科。班级自我约束力逐渐形成。在整个方案制定,实施,完善的过程中,我一直再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不断修改,不断调整,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帮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班级管理工作,让我不断成长。

  1. 向书籍学习

对于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教师可能一辈子都很平凡,虽平凡也要努力追求,让自己成为真正“育人教书”的老师。成为能够“教书”的老师相对容易,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如果想要成为能够“育人”的合格班主任,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做一个“博——学”的老师。大量地、广泛地、坚持不懈地阅读,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书籍中的内容融进了优秀的教育家学者们毕生的心血,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能给予你正确的指导,引领你前行。

在读《中国教育的奇迹》时,无论是孙维刚老师提出的建班原则,还是他制定的特殊的班规,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曾指出,孙老师为更好的了解班级情况,让学生日日写班级反馈,进而对班级的各项事务了如指掌。而我在建班之初,也将孙维刚老师的这种方法应用在我的班级中,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更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学生的认识。由于这种方案的实施,学生也能更好的约束自己,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整个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是的,在教师的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班主任只有将书本放入脑海中,放入心中,细思,细品,细感悟,才能不断成长。

  1. 向学生学习

对于班级,我想说:

没有一个完美的整体,没有一个完美的集合,在班级中,不要对同学,有歧视,有想法。生而为人,众生平等,同归同去。以善良的态度面对每一个人。不轻易流露情感,不轻易伸手动口,不轻易针对人(原则性问题除外),与所有人都有相对和善的关系,方得易之始。

这是我们班级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的关于班级,关于同学的想法。在感叹这名学生读书之广,读书之深的同时,我也受到深深地触动,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也进行了反思,是否做到了他所说的,以善良的态度面对每一个人,不轻易流露情感,不轻易针对任何一个学生。这短短的一段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只有14岁的孩子。就知识,能力,阅历而言,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在很多其他的方面,教师不见得比学生做的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是教师居高临下和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一项研究,孩子们对成人的积极影响有很多,例如: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热心社会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等。李镇西老师也曾说: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会常常感到自己的心灵斑斑锈迹!所以,每当看到学生非常认真地对待一件事,用他们的善良的心去面对问题时,我也会不断的反思,不断接受孩子们对我心灵上的洗礼,不断改变。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呼吁,教师要丢开判官的面具,与他们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人们只知道教师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和彼此锻炼的力量之伟大,有一天,当我们不觉得我们是老师,我们就成为了真正的老师。

做学习型班主任,做成长型教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明天,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