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

甘琳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十堰供电公司

摘要:电网建设技术得到了持续创新,然而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中依旧有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存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作为一种全新的施工方式,在输电线路中有效应用这个模式,可以通过新的思维模式和新视角来对施工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整个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途径得以优化。在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同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的。

关键词: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

1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设计的关键要点

1.1 优化设计方式

在输电线路施工中,最关键的基础是科学的线路设计,它能够对机械设备的应用进行高效率研究,可充分保证施工中应用的建设工艺有效满足工程质量需求。然而,新时期,在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输电线路施工全过程施工时,有关设计人员需要将传统的施工设计理念进行转变,从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入手,对机械设备应用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

此外,需要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性能、功能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有关参数的合理科学选择,使施工设计更为科学,为更高的输电工程价值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2 施工装备机械化

最近一些年,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绿色环保理念慢慢深入人心,并开始同各种生产生活领域进行有效融合。环保型原状土基础在输电线路施工中,被广泛应用,这是一种典型的掏挖基础技术,采用该施工工艺时,基岩土的扰动程度较低,所以可达到环保的目的。在对这个环节进行施工时,需要先将临时道路修剪好,再对地基基础进行开挖,在浇筑混凝土和架线施工基础上,应对接地装置等进行敷设。这时,应按照机械化施工设计全过程的有关规定,这部分施工环节一定应具有组装、多功能、全路面的特点。

1.3 优化施工图纸设计

施工图的科学设计对输电线路工程来说非常关键,可有效地指导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的选择与应用。新时期下,在对施工图进行积极设计时,需要使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机械化施工的要求,力求充分体现机械化施工在设计施工图中的优势,从而为以后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严格按照施工图,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施工管理的原则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当工作人员开展施工设计时,应从观念、设备、施工工序、施工管理等方面保证施工管理的专业化,在工作中,要强化使用装备,并构建明确的施工标准。在施工中,也需要对相应的施工规程进行严格遵循,确保施工项目的专业性、创新性、质量性、系统性。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后,要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配合,采用标准化的流水作业模式,严格根据施工管理标准有效开展施工。

机械化装备拥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工作管理的创新可将科技性元素有效融入整个施工过程中。所以,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有必要对线路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灵活运用全过程自动化施工技术,从而充分确保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开发小体积、质地轻的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开展施工,施工模式在建立时,必须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针对电网工程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案,确保施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应用的功能性。在施工规划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设计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并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确保施工效果。

3 施工建设的管理

3.1 物料运输管理

(1)通用车船运输。

在输电线路的实际建设中,如建设 500 kV 变电站,一般最主要、最普遍和最常见的车船运输方式是通用车船运输,当对输电线路工程需要的沙石、塔材等大型物料运输时,则需要依靠通用车船运输方式完成,然而,通用车船运输不适合所有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一旦位于山上,这时,通用车辆就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因此,通用车辆只能将施工材料运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方。

(2)人力、畜力运输。

在高山地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比较适合应用蓄力与人力运输方式,因施工地点不能进入车辆,因此只能借助畜力和人力方式将施工材料运送到施工地点,在高山地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运输方式。由于畜力与人力的运载能力有限,一次只会运送很少的材料,加之运输速度缓慢,运输物料消耗的时间也长,因此,这就使得输电线路建设的进程变慢,由于目前的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运输方式也耗费了很多人力,从而导致输电线路建设成本逐年不断增加。

(3)索道运输。

在高山地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类运输方式就是索道运输,此方式有很高的机械化程度。索道运输方式相比于畜力、人力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耗时短、成本低等特点,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且也不会影响施工进度,为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索道运输也有不足存在,关键是承载力缺乏,一旦需要运输单个重型材料,索道将不能有效完成运输工作。

3.2 基础施工的管理

在平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如 500 kV 变电站基础施工中依旧应用的是基础形式,主要是灌注桩基础与大开挖回填类基础,机械化程度高的挖掘机可以完成大开挖和回填的基础工作。山区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主要应用的是原状土基础,如人工挖孔桩基础、掏挖基础、岩石嵌固基础等,则需投入大量的人工。若将大开挖回填基础应用在山地地区,应用挖掘机开展施工,则会对山体植被形成破坏,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影响。

3.3 杆塔组立的管理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此对输电线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输电铁塔的高度与重量,以期可以对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用电需求进行满足,铁塔也从早期的人字扒杆组立铁塔变成了格构式抱杆组立铁塔,再到今天的塔机组塔、直升机塔等,铁塔组立分为整体与分解塔两种。

3.4 接地施工的管理

浅埋放射性接地装置是最常用的基地装置,接地槽深度一般会超出 0.8 m,单基塔接地槽在几十米到几百之间,无固定长度。曾经接地施工时,采用的是人工开挖接地沟,开挖过程中会遇到石块、树根、杂草等障碍物,这样会延长施工时间,影响施工效率,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为此,想要将这些问题解决掉,现如今的接地沟开挖工作会应用机械设备来完成,现阶段机械设备涵盖了专用接地挖掘机、水平定向钻、链式开沟机等。

3.5 操作人员的管理

严格管理机械操作人员,确保机械应用水平良好,施工人员在对工作进行管理时,应详细分析和判断员,进而构建起机械化适应模式,强化对技术人才团队的建设。在施工中,将人员配置工作做好,提高施工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基础,使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后,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好地应用机械化设备,这样,在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后,现场操作人员才能更好地应用机械化设备,同时丰富自己的施工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修养,完成从一线现场操作人员到技术人员的转变。

4 结语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使交通不便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大有效降低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环境恶劣造成的施工风险,为当前输电线路建设提供了指导,保证了输电线路建设的顺利高效开展。电力企业要重视这一点,对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有效提升输电线路施工机械化水平,最终为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寿建,许超晨,林瑞宗,邹颖.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06):74-78.

[2] 王圣兵.浅谈高压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