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能力与素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能力与素养策略研究

秦晓菲

烟台开发区第七初级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环境下更是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有不少学生反映文言文知识十分具有学习难度。而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笔者,应当及时反思自身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是否出现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合理且优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情绪能动地去获取文言文知识与技能,以求能够达到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而本文将会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能力与素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素养策略

引言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言文,多是古代文人留下来的精品佳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同时针对初中文言文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篇章,指导其借助注释和工具解读含义,启发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欣赏品味。纵观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文言文的教学方式还是一直没有改变,没有得到创新,文言文的教学发展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要改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教师节要做出教学方法上的改变,要为目前文言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然而,从目前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来看,新课标的落实依然存在诸多困难。所以,结合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则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1分析问题所在,知不足

首先,学生初次接触,产生畏难情绪。虽然之前有过古诗词的教学,但学生整体基础薄弱,对于生涩难懂的文言文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很多学生在课堂以外基本上不接触文言文,导致他们普遍缺乏文言文素养。其次,教师难以把握,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身的文言文水平不高,难以把握文言文文体,无法达到很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缘于老师无法清晰地确定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

2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能力与素养策略研究

2.1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方式,它能够转变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避免单一的问题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求同存异中获得新知。以《愚公移山》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以下开放性的问题:问题一,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有什么不同?文本中哪些叙述可以体现出来?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同一结论,即愚公妻子是在关心愚公,想让愚公早点解决移山的难题,而智叟则是在讥讽、反对愚公,从“笑而止之”可以看出来;问题二,当今社会,是不是还需要愚公精神呢?我们所熟知的人物中有没有愚公?请举例说明。问题二与问题一截然不同,问题二没有标准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现在不需要愚公这样的人物,他处理问题的方法过于老旧,应当需要新时代的人用省时省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需要愚公精神,比如在荒山造林中的人员都是愚公的缩影,通过他们年复一年的努力,使荒山披上了绿衣。又以《曹刿论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叙述长勺之战,揭示取信于民的重要意义;有的学生认为,本文的主题思想歌颂了曹刿浓厚的爱国情怀;有的学生认为本文的主题思想是歌颂了鲁庄公虚心采纳群众意见,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品质;有的学生认为本文是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对群众智慧和胆略的赞扬……通过学生的踊跃发言,教师可以发现更多的思维闪光点。

2.2体现出文言文阅读的人文性特点,拉近学生同文章的距离

每篇文言文的内容会搭配上相应的情境,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出一种同文章内容相符合的气氛,充分体现出教学人性化的特点,并拉近学生与古文之间的距离。这样当学生在阅读、背诵的时候,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好理解和体会到文章内容,主动进入古文内。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例,让学生尽快进入古文的情景内,深入理解文章,这是情感交流的前提,而信息时代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既节省时间,又形象、生动,拉近学生和作者的关系,也可能与作者处于同一个立场去看待问题,这样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更加入情。首先是走进桃花源,播放歌曲《渔舟唱晚》,师生一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搭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主动去想象桃花源的魅力。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自读,在自我想象的过程中,利用手中的笔将想象的美景描绘出来,接着在屏幕上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品搭配上古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是如何想象的。最后,结合课文进行讨论,桃花源美在何处?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非常高涨,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桃源氛围,使得学生能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内。

2.3注重鉴赏,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学习文言文并不仅仅是应试的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指导中,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启发学生感知理解传统文学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其文化自信。初中教材上的文言文都选取的是古代的名人名篇名著,其中文言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育工作的时候,不光要教授学生文言文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去鉴赏文章。让学生去发现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只有当学生切身去感受到古代汉语的魅力,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去。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文言文启发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文言文语言凝练,典雅生动,含蓄中蕴含节奏和韵律,阅读中朗朗上口,唇齿生香。文言文是音节韵律性很强的一种文体,文言文在阅读起来使人朗朗上口,教师要带领着学生多次地诵读文言文中的经典片段,去理会其中所蕴含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哲理。文字错落有致,读起来仿佛在欣赏一部铿锵有力的乐章。基于此,教师应着重强调文言文诵读,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呈现出文章在节奏旋律上的特点,进而让学生在语言意蕴中体会艺术美感。教师应结合文言文启发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美。意境是传统文化中最玄妙,最精髓的部分。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考虑到初中生的基本情况,巧用情感沟通的方法,为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地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古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文言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天明.论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J].新课程,2016(1).

[2]方永卫.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16(20):106.

[3]梁俏俏.试论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沟通方法及运用策略[J].新课程,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