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区民工子女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小学校区民工子女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的探索

张玲玲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镇北校区

摘要:当前,大多数校区小学里,民工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箬横镇中心小学镇北小学为例,95%以上都是外来民工子女。部编教材大力倡导的课外阅读在这一群体中的推广有较大的难度。本文旨在探索当前民工子女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实践证明这些策略有效可实施。

关键词:校区;民工子女;课外阅读;兴趣激发

以箬横镇中心小学镇北校为例,95%的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日夜在工厂上班,没有时间、精力督促子女阅读,更主要是他们文化程度低,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除了家庭环境的因素,学校缺少“书香气”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语文教师普遍对课外阅读要求不高,围绕课外阅读展开的活动非常少,校园读书氛围不浓。

基于这样的现状,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课外阅读自然能有序开展。那么,民工子女的课外阅读兴趣该如何激发呢?以下几点策略,可供参考:

一、策略1:指导挑选优秀书目

(一)教师引导合理挑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书籍的挑选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兴趣”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领,就会走偏。而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劣质儿童书刊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等画面和字眼,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例如男生喜欢刀兵枪械,按照孩子的兴趣,他们很有可能会看相关的图画书、漫画书,校区的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挑选书籍时容易良莠不分,顺着孩子兴致来,因此老师就加以引领,引导学生看这一类的好书,如《十万个为什么之兵器篇》、《世界兵器大全》等。喜欢动物的,可以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等。

(二)结合年龄特点挑选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存在鲜明的个性差异,在挑选课外书时,要考虑到既要让学生看得懂,又要对身心成长有帮助。以三四年级的孩子为例,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根据这点,推荐学生《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儿童文学的经典。有的学生喜欢思考,热爱科学,推荐他们《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大冒险》一类的书。

二、策略2: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一)学校读书氛围的营造——教师榜样引领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榜样示范力量是巨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模仿意识,尤其是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印象尤为深刻。阅读能丰富内涵,改变气质,教师在平日里应勤于阅读,博览群文,尽可能扩大知识面,沉淀文化底蕴,课堂教学中就能更深入地研读教材,并利用所了解的知识,旁征博引,面对学生的质疑能应对自如,在学生心悦诚服的同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源于课外书,顺势推荐学生去看,此时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外阅读的兴趣无形中便被激发起来了。

(二)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家长参与共读

对于校区的家长而言,因为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平时工作繁忙,真正要他们拿起书来读,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那么,该如何营造家庭的书香氛围呢?不妨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1、在休息天陪同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选书,各自都选各自的书,并约好在什么时候看完再来选。

2、家里制定阅书记录册,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带出去旅游,购买心仪的物品等。

3、加强家校互联,及时反馈在家读书表现。

三、策略3:制定激励读书机制

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激励措施,主要有来自于他人的激励,和自身的自我激励。他人的激励又包括了同伴、老师、家长的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既需要自身的阅读需求来维持,也需要外来的激励为兴趣保持的动力,从而体验到成就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成就感是人五个层次需要中的最高层次。如何制定激励读书机制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结合校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看谁读书多”比赛

利用班级微信群平台,鼓励学生多读书,将读过的书拍照上传,并记录“XX同学已读第X本课外书《XXXXXX》”,利用这样的方式,在班级里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书香少年”评选

在前期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针对一个阶段下来学生的阅读表现,定期在班级中开展“书香好少年”的评选,对被评上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书香家庭”评选

同样是在前期阅读积累,以及“书香少年”的评选,结合家长们的参与度,评选出“书香家庭”,请工作做得较好的家长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在家长会的时候分享经验,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一)阅读实践活动

在开展读《长袜子皮皮》一书后,开展“我心目中的皮皮”、“皮皮的精彩瞬间”、“长袜子皮皮经典语录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加深了对“皮皮”这个人物的印象,更深入地对这本书内容的了解,也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二)班级读书会

校区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要达到每个孩子人手一部书籍是不太实际的。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微信平台,通过班级微信群的组建,一天发布一天所要阅读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阅读积累,再在班级里开展读书交流。这样不仅节省了资源,也照样给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的机会。

(三)清晨精彩10分钟

校区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原因,大多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普通话基本都不太标准。每天早晨可以抽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清晨精彩10分钟”,参与对象是全班学生,结合上面所说的班级读书会,可以介绍自己对书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可以复述一段故事,可以进行故事情节的即兴表演,也可以背诵一个经典语段等。

(四)开展比赛活动

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喜欢比赛争先,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例如讲故事比赛、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在保证人人参与的基础上,再表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五)开展图书跳蚤市场

校区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限制,加上家长知识面狭窄的局限,家中藏书很少,也很少能购买新书,如何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范围地让学生看到好书?那么,图书跳蚤市场是个很好的活动形式。图书跳蚤市场的开展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激发了热爱生活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图书利用率,降低了读书成本,更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在校园中营造了读书、爱书、惜书的氛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