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常见病——腔隙性脑梗死

/ 2

老年人的常见病——腔隙性脑梗死

韩国勇

泸州市江阳区韩国勇诊所 全科医学 、 内科学 四川泸州 646000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人由于头痛、头晕、肢麻、无力等因素而去就医,经临床检查、诊断发现存在腔隙性脑梗死,当然还有一些人在身体上没有任何不适,但是在体检时发现。针对这种疾病,许多人只是知道自己脑袋里的微小毛细血管出现一定变化,对于具体是一种怎么样的疾病并不了解。而经专家解释,这是一种脑内血管末端的微小动脉梗死,吞噬细胞会梗死后的坏组织而留下小腔隙。该病在老年人身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发病年龄集中在60-70岁之间,且男性发病人数通常是女性的2-6倍。同时,该病多在白天发生,诱因不明显,症状多在12h-3d之内达到高峰。一般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抽搐、肢体麻木、痴呆和记忆力减退等,研究发现这类患者中有66.66%患有长期高血压,33.33%患有糖尿病、脑动脉硬化、肿瘤、血液病。
1临床表现

1.1单纯运动性轻偏瘫

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大约占到40%-60%。特征表现为客观检查没有发现感觉障碍、失语、视野缺损、失认或失用的情况,只有一侧面部、上下肢伴有不完全性瘫痪或无力的情况。病灶在多个位置可见,如内囊、大脑脚、大脑皮质、放射冠等[1]

1.2纯感觉性卒中

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类似于无肌力障碍、复视、视野缺损、眩晕、失语等情况,关于偏身感觉障碍只会出现在一侧面部和上下肢上。病灶主要在丘脑膜后核,与大脑后动脉丘脑穿通支梗死密切相关。一些病例病灶的产生与脊髓丘脑束、丘脑皮质束有关,或者是因为病灶对整个丘脑外侧、内囊后肢放射冠产生侵及作用而诱发该病。

1.3感觉运动性卒中

感觉障碍会在一侧头面部、躯干、上下肢出现,并伴有和面、舌肌与上下肢轻瘫的情况。其中症状表现为失语、失认、失用、无意识障碍与记忆障碍。其病灶多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出现,疾病的产生与脉络膜后动脉闭塞有关。

1.4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感觉与构音障碍,还会向一侧倾倒;病灶可在多处出现,如脑桥基底或内囊、小脑、放射冠等。类似于轻偏瘫、小脑性共济失调会出现病变对侧,一般情况下上肢严重程度不如下肢。

1.5手笨拙综合症

临床症状表现为呐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一侧手会出现共济失调的情况,如轻度无力、精细运动障碍等,并存在同侧中枢性面瘫、舌瘫的情况,反射性亢进、病理征阳性,走路时步态缺乏稳定性,但是不存在感觉障碍。

2诊断标准

2.1中年及其以上人群既往存在高血压史。

2.2临床表现与上述症状中的任意一条症状相符。

2.3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且短期内具备完全恢复的倾向。

2.4经过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阳性。

2.5通过开展CT、磁共振(MRA)证实,所具有的病灶与临床具有一致性,但是这种疾病今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愈合效果,但是也为身体健康敲响警钟[2]

3预防措施

3.1针对高血压患者,需合理控制高血压水平在合理范围之内。若血压过高,脑内微血管瘤、粥样硬化的小动脉极易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反之,如果血压过低,则极易因为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而形成脑梗死。基于此,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如避免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骤然降低的情况,防止脑血流缓慢、血稠度增加、血凝固性增高等。

3.2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积极的治疗。

3.3重视精神心理卫生,这是因为情绪激动极易诱发多种脑梗死发作。

3.4重视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加强体育活动,这些对于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改善各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日常饮食需降低脂肪、热量、盐分的摄入量,优质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需及时补充。值得一提的是,饮食过饱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还需要严禁摄入那些与食品卫生要求不符的霉变食品、冷食品、咸鱼等。

3.5在气温发生突然改变,气温与温度变化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尤其是体弱多病者多会出现不适感而发病,如老年人在天气严寒和盛夏时节自身适应能力不高、免疫能力降低,相应的会提高其发病率、死亡率,因此需要格外小心。

3.6对脑血管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留意,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发麻木、软弱乏力、流口水、嘴歪的情况;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嗜睡、意识不清、眩晕的情况。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积极的评价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为其行健康教育,纠正其不良习惯,告知其饮食注意事项,如低脂、低盐、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多食水果与蔬菜,严格戒烟戒酒。防止过度疲劳,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时监测血压,防止疾病复发。护理人员应采用友善态度疏导患者,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鼓励等方式纠正其错误观念,讲解积极心态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善用音乐疗法和积极心理学法,使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主动调整心态

[3]

总之,腔隙性脑梗死在初次发生时不会过多的影响脑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后可以保证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再加上发生部位缺乏限定性,发生部位的增加相应的会扩大影响范围或导致梗死在重要部位发生,随之也会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会出现生活质量降低的情况,还伴有智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情况。同时,由于这种疾病并不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全身症状,而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处于衰退状态,合并几种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也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头痛、头晕、眼花、耳鸣、乏力、运动障碍等,还会被误诊为是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的表现。基于此,临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该病所具有的临床表现,做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姚洪超,卓丽华,陈娟.MRI与CT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2):13-14+21.

[2]施德,刘振国,王文安,潘溢丹,张源,王丹.老年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中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医药,2020,42(20):3166-3169.

[3]王介明.老年人的常见病——腔隙性脑梗死[J].青春期健康,2018(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