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多动症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张颖

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 610036

孩子总是静不下来,过于顽皮好动,还丢三落四,整天冒冒失失,上学后更是不让人省心,在上课时总是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纪律。虽然这些行为不一定代表孩子患上了多动症,但家长也不应坐视不管,积极带孩子明确诊断才是上上策。近年来,多动症已经成为学龄前儿童比较突出的行为问题,我国儿童的多动症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不过多动症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家长们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积极干预,大部分孩子的多动症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一起了解多动症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3-6岁的儿童都可能出现注意时间短暂的问题,而多动症的诊断是很明确的医疗行为,在确诊之前,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给孩子扣上“疑似多动症”的帽子。只有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存在于2个或2个以上的场所,且持续6个月,已经对学习、社交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已经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前提下,才考虑多动症诊断。

多动症的典型表现:

活动过度:在婴儿期就表现出爱哭闹,不好喂养、入睡困难,能自主活动之后常常跑来跑去,喜欢翻东西,拆玩具。进入幼儿园后,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安静听讲,喜欢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不停地做小动作,不合时宜的离开座位,感觉忙个不停。

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做事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丢作业本或笔;做游戏时不能按规则进行,无法做到与小朋友很好合作。家长难以与其沟通,总是毫无目的的东张西望,似听非听。

情绪失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因小事发脾气、暴躁,且做事随意,不会听取家长和老师的管教,而且经常说谎、不讲礼貌。

学习困难:存在认知障碍,经常抄错题、丢字拉字、写字串行,对于颜色、图形、数字的认知能力较差。同时也可能出现视听及语言障碍,比如无法将看到或听到的信息转换为文字,表达能力差,口吃。

不少人都认为孩子多动不是问题,尤其是男孩儿,淘气只是暂时的,长大后自然就好了。大家要明白这样的误区很容易耽误孩子的诊治,错过最佳的心理干预时机。目前针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引导、教育干预三个方面,药物治疗首选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哌甲酯控释片,通常6岁以上,较为严重的多动症孩子,才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手段。而心理行为引导和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学习技能来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社交技能训练、学校技能训练、游戏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法。临床建议多动症的多种治疗方法应同时进行,并寻求心理学、精神医学、特殊教育等方面专业人士的科学指导,这样能取得更为明显且持久的治疗效果。部分多动症儿童,在长大后仍会受到疾病影响,其注意力障碍、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问题可能会持续存在,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帮助孩子摆脱多动症的几点建议

(1)舒尔特表格训练

家长可准备一个正方形的卡片,画上5×5方格,在格子内任意写1-25的数字,让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顺序,边读边找出来。这种方法能通过动态的练习锻炼孩子的视神经末梢,能有效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并提升分配力和控制力,增强视觉的稳定性和辨别力,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孩子找出数字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但在开始阶段,这一训练可能不会很顺利,孩子达不到标准也是正常的,如果实在难以进行下去,家长可降低难度,采用4×4或3×3方格。若孩子表现较好,已经十分熟练,家长也可将表格数量提高到36、49、64格。

(2)捡豆子游戏

这个游戏需要父母共同参与,妈妈可以做裁判,爸爸和孩子进行比赛,每人面前各放两个盘子,一个盘子内装着很多豆子,而另一个是空的,参赛者要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将豆子夹到空盘子中,但一次只能夹起一个,由裁判规定时间,可以是1分钟也可以更长,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夹得豆子更多。这个游戏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大脑,并增强手指肌力,也有助于提高其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能增强家庭亲子间的互动,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年龄较小或病情严重的孩子可能很难配合家长的指令,这时就需要家长耐心与其进行沟通,即使孩子将盘子打翻,也应多次尝试,可将较小的豆子换成较大的巧克力豆或糖果,并向孩子承诺,只要完成游戏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3)运动影响大脑

特定的运动项目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其毫无目的的过度活动,从心理层面来看,多动症儿童之所以安静不下来,是因为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家长要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与陪伴,每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首先,可以和孩子一起跳绳,比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跳的更多,待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练习双腿轮换跳绳、边跑边跳、双手交叉跳等,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小脑发育,也能让孩子释放过多精力。同时,游泳是一项手脚并用的运动,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而练习网球时需要左右手灵活运用,且高速运动的球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家长也可鼓励孩子参与到做家务中,或是与孩子一起学习一种乐器,这都能有效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4)多与孩子沟通

面对多动症孩子,大部分家长似乎都很难一直保持理智,但如果总是通过呵斥、体罚等方式来管理教育孩子,不仅无法让其安静下来,还会使亲子之间产生更为强烈的对抗。因此,家长应按照“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空间,让其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治疗期间,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流密集的嘈杂区域,同时要注意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以免造成注意力易转移的问题。孩子调皮捣蛋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孩子,要弄清楚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对于做作业拖沓的孩子,家长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攻破,为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比如吃点心、玩一会儿玩具等。在开始阶段,家长仅要求孩子能写完作业即可,正确率及工整度方面可以放宽要求。另外,家长不能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同时要将表达具体化,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最好不要仅说类似“你真棒!你今天真厉害!”的笼统性语言,可夸奖孩子:“不错,今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比平时快了5分钟,而且书写也很整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不是在敷衍自己,而是真正的关注自己。
多动症儿童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家长只有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并付出足够的耐心、真心与爱心,才能帮助孩子早日摆脱多动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