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大胆重组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用好教材,大胆重组教材

吴 强

四川省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 邮编 618000

【摘要】课堂教学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教材”,还要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现状与进程的把握为决策依据。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用好 整合 重组 教材

【正文】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因而,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1. 改变教材认知顺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待教材,教师的教学客观上存在着两种情况,即“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当然,也不排除还有第三种情况“不用教材”。 “教教材”是每个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都必然经历 的,通过“教教材”以达到熟悉课程内容、把握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目的。但在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学会“教教材”之后,就该向“用教材教”迈进了。“用教材教”,就要求教师把教材当作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或凭借,而不是唯一的凭借;会主动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一切有利于教学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

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常,教师遵循课本上的认知顺序,先认识1平方厘米,再认识1平方分米,最后认识1平方米。这样的教学体验性不强,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我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先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1平方分米,再教学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这样使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两个面积单位从大小上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这堂课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让学生真实的感知和体验了1平方分米的大小。这样,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丰富而又形象的学习场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1. 大胆整合、重组教材

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教材,是教师的义务和权利。对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练习内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建立在教师对现行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教学实践更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活学活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适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简易方程》的教学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它既包括怎样解稍复杂的方程,又包括怎样列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方程。那么,在学完解答一步简易方程后,要大胆重组教材,补充、先讲怎样解稍复杂的方程,学生熟练掌握后,再讲怎样列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方程。这样,课堂上避免了重、难点不分,学生消化、吸收不了的现象;同时,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主次分明,接受起来容易得多,而不会产生障碍。

三、课后练习要精心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乐于思考、真诚交流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我经常将练习题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内容替换成学生的人名和他们所熟知的地名和相关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新教材较旧教材的练习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较丰富多样,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练习形式外,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活动,甚至是学生中常见的游戏引入练习中,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结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对称图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没有进行左右的调换,我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让两名同学分别站在白纸的正面和反面观察,让其他同学猜测他们看到是什么图案,通过反复交流和验证,学生很容易找到认识对称图形的诀窍。这样让学生感觉既轻松有趣,又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要能积极的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萌发出学习新知的欲望,进而理解、体会、感悟新知。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原则、有目标,让教材为我所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时从现实中挖掘教学资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 用好教材,大胆重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的去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