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提高小学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高秋香

福建省 南安市金田小学 362341

摘要:学生在小学时期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数学成绩,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让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还要将知识体现在试卷上,尽量不在会做的题上因失误而失分,导致成绩不尽如人意。考试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查缺补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成绩;知识讲解;错题整理;复查题目;锻炼心态

影响小学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在每次考试后都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同时加强对学生各个薄弱点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资源,让学生多进行错题整理,多做重难知识点的题目。在考试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做题技巧,让学生在考试时细心认真,不犯小错误。平时的教学任务也要多次进行测验,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够放平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笔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

一、加深重难知识讲解

小学学生在学习数学重难点时,常常会因为没有完善的学习方法而感到学习困难,在考试时这部分题目经常拿不到分数,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外,还要拿出时间针对重难知识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另外,教师应当在每次讲解完知识点后,进行小测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到会做题,再到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解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多方面地向学生展示,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更好地学习。在每次考试后,教师趁学生对试卷还有印象,及时对试卷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点,教师观察学生试卷,发现学生经常在哪些地方出错,并进行总结,在评讲试卷时着重讲解,还可以列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用方程解决问题”这节课时,教师要知道这节课需要解方程,这在小学课程中属于重难课目,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情况以及出错情况,来判断这部分的知识点需要花费多少课时进行讲解。在课程目标结束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掌握不够熟练,再针对薄弱之处加强练习。教师要指引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关于计算的问题时,运用函数方程式来解决问题,利用课下遇到的问题,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快速想出解题方法。学生在考试时,遇到需要利用方程式解答的问题时,不仅能够快速解答,正确率也能得到保证。

二、学生进行错题整理

学生在学习或考试完后,会出现错题,如果在复习时想要通过错题复习,将很难将错题有条理地整合到一起。如果不进行错题整理,学生在复习时就不易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复习,复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在考试时就容易在同一错误上再次出错,影响最终的成绩。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测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整理错题,从最基础的点开始就 要让学生学好,打好基础,在之后的考试时,学生就不会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混淆概念做错题目。在考试后,更需要让学生进行错题整理,这是对一个阶段的总结,错题则代表了学生的薄弱点。错题整理让学生加深对自己易错知识点的掌握,当考试时再次遇到这类题目,就会降低错误率,从而提升考试成绩 。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数据处理”这节课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这方面的错题,在每次测验或考试后让学生近况进行错题整理,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错题集,帮助学生改正做错这些题目的问题。小学学生的学习速度很快,但是当学生做错题后没有及时改正,错误的概念就会被学生记住,再次遇到问题时就非常容易出错,并且错误的记忆不容易被改正。教师在收集错题集后,对典型的题目和易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再教学生多种做题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方面。学生在做题时有多种思路,就更容易解决问题,降低出错的概率,从而提升成绩。学生能改正错误,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之后的教学。

三、引导学生复查题目

学生在考试时失分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好好审题,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就去做题,解答结果与题目的要求相差甚远,自然没有分数。而且学生在考试时容易粗心,这就需要学生在答题完毕后,复查题目,观察自己的答案是否与题目的要求一致,同时复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有没有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让学生在考试时细心做题,做完题后要复查题目和解题过程,不在细节地方出错,就会让学生的成绩保持稳定。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考试做题习惯后,学生在做题时就会准确理解到题目的要求,并且能快速想出解答方法,不在计算的地方出现低级错误。另外,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培养,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快速理解,不会记错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加快进度,留出更多的时间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保证基础扎实的情况下,能做出试卷中的压轴题,使得成绩快速提高。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读题,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方向和位置,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各种数据,不要在计算时用错数据。同时教师在教课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从多个方向来看题目中的图,这样就能更准确地解题,不会出现方向上的错误。在做完题后,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复查题目,因为这部分的题目是学生的易错点,学生会因为在做题时混淆方向与数据,教师让学生认真复查,让学生先理清思路,再解答题目。学生在考试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做题时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在学生做压轴难题时,更应复查题目,不要因为题目困难而忽略计算等方面的细节,保证细节处不出错,学生的成绩就有保障。

四、进行测验锻炼心态

有的学生在考试时就会出现紧张,思维混乱等情况,导致考试时就会做不出平时会的题目,成绩不理想。教师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时,就要对学生进行一次阶段测试,一是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规划这部分的复习安排;二是锻炼学生的考试心态,让学生习惯考试氛围,在考试前能冷静下来,考试时头脑中条理清晰,遇到问题能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解题,而不是因为紧张等负面情绪使得想不出解题方法。小学学生的心态起伏不定,所以更需要教师通过测试来锻炼,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各种考试,这样学生就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因外界干扰,从而提高成绩。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时,学生对三维物体的思维能力不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就要利用多媒体和动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测试或考试中,学生一旦出现紧张等负面情绪,就会影响到学生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学生无法解答题目,就会更加紧张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经常进行测验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出题时,题目不能多,但是要能检测出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心态得到锻炼后,学生在考试时就会少出现负面情绪,遇到问题能冷静思考,给出解答。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在考试时却拿不到应有的分数,这就是学生心态的问题。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心态,考试时在掌握知识的范围内拿到应有的分数,成绩就会得到大幅提高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阶段有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到考试后,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并加以改正。出错之后要及时整理,教师加以讲解,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及时改正对错误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考试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时能少出错或不出错。从而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姚长玲.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

[2]杨学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考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