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师生沟通加强学习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如何利用师生沟通加强学习效果

伍凤琴

贵州省镇宁县第六小学 561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我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必修课。因此,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和必要工作。如何利用良好的师生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开始,主要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强调良好师生沟通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沟通 有效学习

沟通技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与成人不同,在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解和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为了保证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在教师的语言中理解知识的产生和起源,产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欲望,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以此为契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一、平等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困难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人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多,教师拥有绝对的知识权威,尊师重道的思想也在传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可能会产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不断增加,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那么,教师必须进行平等的对话,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蹲下”不是指教师的姿势,主要是指教师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水平上,随着学生吸取知识,理解和正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学习刘禹锡《浪淘沙》时,为学生安排预习工作,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教科书的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资源,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并做出重点内容的评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形式朗读诗歌,然后随机问几个学生,让学生在全班朗读,邀请学生简单地说出诗的意思。这首诗学生不难理解,尽管学生的说法不同,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过程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教师:“诗的前两句,利用了某种创作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的雄伟风景,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用了什么样的描绘手法吗?这种手法不仅在诗句中常见,在我们现在的写作训练中也常见。”通过相关的写作手法问题来加强学生对诗句写作手法的理解,同时关于学生的写作实践,将诗句中的白描手法渗透到学生的实际写作训练中。学生预习的方法不同,或者预习的程度不同,所以理解也许有问题。有些学生写白描写得不好,教师通过引入类似诗句,学生可以在比较过程中理解白描。本课教师主要目的是平等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知识。

二、及时提问,抓住学生的思考之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最多的形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这种机械提问方式和研究不深刻的问题容易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丧失学习语言的兴趣。教师课堂提问应关系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计划性问题,合理时机提问,控制问题难度设计,是学生学习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转变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穷人》时,教师可以从语言的理解和环境的侧面描述中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了解渔夫和桑娜的生活环境,准备在学生之后理解人物性格的特征。在学生读完整篇文章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教师:“大家对课文整体阅读,对课文相关人物知道些什么,正文主要说明了哪个故事?”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重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进行语言的重组和整理,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一个学生说:“主要是桑娜去拜访西蒙,抱着西蒙的孩子回家,桑娜和她丈夫的对话。”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阅读构想提问。例如,“从桑娜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看出桑娜和丈夫的生活很贫穷,为什么在发现西蒙死后,抱着西蒙的孩子回家呢?”同样,在生活环境如此贫穷的前提下,在渔夫回来后,也要积极地提议把西蒙的孩子带来养育,届时,学生需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揭示桑娜和渔夫的优秀品质。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使学生自主开启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理解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相互倾听,理解学生表达的意义

师生之间的沟通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是因为师生对具体事件有个人意见。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不感兴趣,希望学生用自己预先决定的回答来回答。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感兴趣,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了意见。这种情况使教师更容易把自己的回答当作学生的想法,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当作教师的想法,最终导致沟通障碍。师生双方应明确沟通的目的,注意沟通态度和措辞。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很困难,教师必须承担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大部分责任。在与学生交流时,要了解学生表达的意思,但要更加注意自己决定的思想,不要以规范的回答方式限制学生,而要以自然和谐的沟通为前提,认真倾听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意见和对事件的应对意见。在达成协议的基础上,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位置,表现为最好的听众,利用适当的听力态度和肢体语言与学生沟通。

四、灵活的沟通,表达真正的感情态度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除了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还强调学生的感情和态度的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利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影响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理解语言学习中的人文性,加强对学生美质的影响,加强学生的人格形成。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处理问题时的态度所表现出的感情等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很擅长模仿,不仅喜欢模仿动画人物的表情和声音,还喜欢无意识地模仿教师和家长。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需要知道自己采用的方式是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获益。

也就是说,师生沟通是教育中最重要和基础的部分,良好的师生沟通能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妥善利用与学生的沟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明确同伴和领导人的身份,倾听学生的思想,理解学生的感情态度,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美东.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艺术之我见[J].小学教育研究,2017(29):40-41.

[2]薛瑾.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沟通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学研究,2017(28):69.

[3]李桂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的语言沟通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