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饶红

叙永县人民医院,四川 叙永, 646400

摘要:目的:探讨习惯管理理论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要将通过围绕我院一段时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的患者开展临床医学观察,将其中的94患者作为此次医学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依然进行传统护理)与细节组(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个观察小组中各有47名患者。结果:两组患者同样的治疗条件但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其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存在差异。在护理的有效率方面,对一般组患者开展的护理中有效率仅为76.60%,而对细节组患者开展的护理有效率为91.49%,明显针对细节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而在治疗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一般组中的患者共出现了包括压疮以及导管脱落在内的各种风险事件为13例,发生率为27.66%。而细节组中仅发生了4例,发生率仅为8.51%,明显细节组更低(P<0.05)。结论:在此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因此在护理的方式选择上需要针对中老年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开展护理工作。通过此次对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在护理中重视细节管理,满足患者治疗需求能够对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果[1]

关键词:细节思维管理;心内科护理;护理分析

由于老年高龄患者其身体各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身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治疗的效果。而如何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较为有效的护理模式,既能保证患者的治疗能够正常开展,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降低治疗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于该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围绕我院一段时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开展的,并且此次医学研究是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的。我院自2018年3月起,陆续收治了一批心血管疾病患者,截止至2018年7月,共计收治相关疾病患者109人,通过制定与本次课题相关的纳排标准后排除了15名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其中对患者的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此次医学研究的内容,患者本人同意接受临床医学观察;

②患者未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

③患者年龄<80岁且无精神方面疾病[2]

将94名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细节组,每个观察对象小组中各有47名患者,两组患者信息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信息表

信息分类

项目

一般组

(n=47)

细节组

(n=47)

性别

28

31

19

16

平均年龄(岁)


53.24±6.78

56.82±5.27

平均病程(年)


5.7±2.4

5.4±2.8

疾病种类

冠心病

8

7

高血压

9

10

糖尿病

11

12

心力衰竭

6

6

心律失常

8

8

其他疾病

5

4

1.2方法

针对一般组中的患者依然采用传统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在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护理、健康知识宣教以及药物护理。而对细节组中的患者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引导下开展护理工作。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细节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展工作,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在工作期间的言行,将护理质量与其绩效挂钩。另外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养[3]。定期组织考核,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将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充分与护理工作相互结合。

1.2.2生活护理

在对患者的护理中,重视患者的正常生活起居以及营养管理。对重症病人进行体位护理及机械通气护理,对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除对其进行正常的辅助治疗以外,还应当辅助患者开展适量的运动,进行必要的恢复训练。另外是营养管理,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合理的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饮食中控制胆固醇和热量的吸收,必要时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提供饮食。

1.2.3重要环节细节管理

护理人员应当随时关注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的进展,在每次护理后将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同时院方还因当适当地给予护理人员关怀,弹性排班,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以充沛的经历投入到护理工作中[4]。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情绪管理,避免将不良情绪传递给患者,影响治疗的正常开展。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护理有效率(n,%)

风险事件发生率(n,%)

有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一般组

47

12

24

11

76.60

13(27.66)

细节组

47

23

20

4

91.49

4(8.51)

P





<0.05

<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细节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并且治疗有效率高于一般组。

  1. 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病情等方面都存在这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护理质量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个关注点。类似于冠心病、糖尿病这类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群体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5]。因此针对这类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细节方面的控制,护理工作越细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并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反应和症状也会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曹静.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6):127-128.

[2]李威.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5):126-127.

[3]陈芳.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205-206.

[4]俞晓雯.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8(08):152.

[5]王晖.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