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以昆山市陆家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7
/ 4

新时期城市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以昆山市陆家镇为例

彭学飞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集聚,导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巨大,“垃圾围城”的现象频发。同时,由于城市公共厕所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规模不匹配,城市的公共厕所普遍存在数量少、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如厕难”也成为困扰城市环卫设施规划建设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昆山市陆家镇为例,旨在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厕所革命”等新时期背景下,通过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推进陆家镇垃圾分类制度的改革,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完善环卫设施布局,解决环卫设施选址难、协调难、落地难的问题。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一方面人口的集聚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城市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口集聚在城市,造成了城市垃圾产生量巨大,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无法消纳如此巨量的垃圾,“垃圾围城”现象频发,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绊脚石。除此之外,在现有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往往忽视了城市公共厕所的建设,城市公共厕所的配置与城市的发展规模不匹配,因此也就造成了城市居民如厕难的问题。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厕所革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也给环卫设施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意义重大

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又分为多种小类。由于我国缺乏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因此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或者不知道垃圾该如何进行分类,甚至存在居民家中不管什么垃圾都丢到一个垃圾袋中的现象。除此之外,随着快递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餐厨垃圾和纸盒、泡沫等包装物品产生量激增。在此背景下,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我国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序幕。通知强调要坚持以社区为着力点,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2.国土空间规划新的要求

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为“五级三类”,其中“三类”是指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环卫设施规划即属于“三类”中的相关专项规划。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以“底线思维,保护优先”为发展理念,告别了原有的用地粗犷的发展模式,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普遍存在倒挂现象。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新增环卫设施用地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居民对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环卫设施的选址存在较大难度,容易造成邻避性冲突事件;除此之外,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集中居住区已经不断的靠近现有的环卫设施,如垃圾中转站等,因此也造成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打折扣。

3.“厕所革命”的广泛推广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话糙理不糙,一语道出了厕所这个小角落之于社会发展的大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城市中的公厕存在着脏、乱、差、少等各种问题。说到底,是因为这个“小角落”并没有被完全重视。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钟南山院士提出新冠病毒的“粪口传播”途径,因此公共厕所的卫生问题尤其重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因此公共厕所的规划和建设也是环卫设施规划的核心内容。

总得来看,无论是国家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改革、还是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推进厕所革命的现实需求,均对环卫设施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仅只是一些设施的建设,也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利器。

二、案例研究

昆山市陆家镇位于昆山市东南部,西、北两侧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昆山开发区,南依千灯镇,东侧为花桥镇。陆家镇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建设,至今,已发展成为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小城镇格局,镇域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2018年镇域现状常住人口13.5万人。2019年,陆家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2亿元,财政总收入15.2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4亿元,截至2020年,昆山陆家镇内各类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状况良好,已经初步形成完备的社会公益服务设施体系。

近年来,昆山陆家镇环卫事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初具规模,垃圾转运基本实现压缩化、机械化。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环卫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1.环卫现状基础:垃圾总量大,转运有干扰,分布不均衡,用地不集约

6051b3198ad25_html_d2f6a63412273488.gif (1)人均垃圾量略高于昆山市人均量。2018年,陆家镇年垃圾清运量为61290吨,平均每月为5107吨,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1.26千克/日,低于昆山市人均垃圾量1.0千克/日。(详见图1)

1 2012-2018年陆家镇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单位:吨)

(2)垃圾转运设施规模较小,且部分设施对居民生活有影响。陆家镇现状共有4个垃圾压缩中转站。现状唐板桥垃圾中转站和光夏垃圾中转站位于城市集中居住区,距离居住小区仅一墙之隔,对周边的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详见表1)

1 现状垃圾压缩中转站概况

序号

名称

占地面积(㎡)

日垃圾转运量(吨)

类型

1

唐板桥站

1553

45

小型

2

光夏站

1053

25

小型

3

珠竹站

1938

25

小型

4

夏桥站

1472

30

小型

合计

6016

125


(3)垃圾的收运已逐步外包第三方。为了规范陆家镇垃圾的收运作业,陆家镇正逐步探索外包第三方负责垃圾收运。目前陆家镇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垃圾外包第三方收运,村庄、小区的垃圾由各村庄、小区物业自行收运,企事业单位垃圾由陆家镇环卫所负责收运。

(4)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目前,陆家镇将镇区内的10个小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主要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5)其他各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处置,但布局分散、用地不集约。陆家镇现状设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应急处理中心、绿化垃圾木材回收处置点和易腐垃圾处置点各1处,但布局分散,用地不集约,且多为临时用地。

(6)公共厕所分布不均匀,且部分配置较差。陆家镇现状共有公厕51座,其中农村公厕13座,建筑面积多数在50平方米以下,且公厕建设标准较低,大多数未达标。

2.环卫规划思路:有原则、落内容、定目标

(1)规划原则

①环境优先、技术先进原则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环境卫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环卫是与污染打交道的特殊行业,因此,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编制高标准、高起点的环卫设施规划,建设技术先进可靠的环卫体系,以防发生环境风险。

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

根据昆山陆家镇的区域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满足使用功能、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利用存量空间,合理确定环卫设施的数量、规模及布局,集约集约利用土地,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环卫设施系统布局。

③近远结合、循序渐进原则

环卫设施规划应服从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发展建设方向,做到近远结合,以近为主,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④适度超前、操作性强原则

结合昆山陆家镇发展要求和功能定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规划环境卫生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同时参考部分地区环卫体系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有超前意识的同时实事求是,使规划与现状有机结合,具有可操作性。

(2)规划内容

环卫设施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与评价现状发展情况,预测环卫作业量、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规划、其他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置规划、道路和水域保洁规划、公共厕所布局规划、保洁工人休息场所等。

(3)总体目标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引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以提升陆家镇居民生活品质为宗旨,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卫设施运行与管理的智能化和技术化。

3.环卫规划布局:近远期结合,合理配置环卫设施

(1)近期计划

①垃圾转运站——完善转运站建设、增加转运规模。陆家镇现状4座垃圾转运站规模均较小,转运总规模仅为125吨/日,远低于170吨/日的月平均转运量。因此,规划近期增加1座陈巷垃圾转运站,转运规模为100吨/日,同时,新建垃圾转运站配置垃圾分拣中心,转运站采用机动车分类收运。建成后,可满足陆家镇的近期垃圾转运需求。

②其他固废清运处置——保留并完善现状固废设施。规划近期保留现状建筑垃圾、绿化垃圾、木质大件垃圾、易腐垃圾、医疗卫生垃圾等的处理设施和方式。同时,结合珠竹垃圾转运站、陈巷垃圾转运站和夏桥垃圾转运站设置渗滤液预处理设施。

③垃圾分类。根据陆家镇实际情况和《昆山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四类,并在镇区范围内所有小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进行实施。同时,为了结合陆家镇建设“童趣小镇”的特色,在陆家镇的童趣展示重要区域、主要道路、公园绿地内的垃圾桶、垃圾箱等垃圾收集设施选取童趣化设施。

④公共厕所布局。规划近期共设置公厕61座,其中现状保留49座,规划新建12座。同时,在交通便捷、人流密集或重要节点附近设置试点公厕,建设标准为3A级,适当附加商业、文化等功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陆家镇公厕革命。新建及改造公厕外观应具有特色,老镇区宜选取江南水乡风格的公厕;童趣小镇重点展示区域宜选取造型独特、有趣味的公厕;新镇区及其他区域宜选取具有现代风格的公厕。

(2)远期规划

综合考虑陆家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种垃圾处置模式:

①垃圾处置模式一——小型转运、兼顾半径、分散处理。考虑现状光夏垃圾转运站和唐板桥垃圾转运站距离城市居住集中区较近,产生的噪音和气味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大,规划予以取消,将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可作为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等设施。规划在车塘利用现有厂房新建垃圾转运站1处,转运规模为100吨/日。

②垃圾处置模式二——综合处理、集约用地。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底线思维、保护优先,在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倒挂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综合设置垃圾处置相关设施势在必行。规划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大中型垃圾转运方式,雄安、天津等地的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以及静脉产业园的发展理念。遵循“分级处理、逐级减量,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原理,对废弃物分级进行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实现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理和专业化、集约化处理。远期考虑在陆家镇结合陆家污水处理厂西侧用地集中设置1处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占地面积约1.02公顷,设置垃圾压缩中转站,易腐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厂,绿化、大件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中心、垃圾综合分拣中心等设施。

同时,远期按照国家、省市建设标准,合理建设布局公共厕所,规划陆家镇共设置公厕65座,其中现状保留41座,规划新建24座,新建公厕应以附属式为主,独立式为辅。除此之外,公共厕所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苏州市公共卫生间建设与管理规范》执行,将公厕等级分为达标、A级、AA级、AAA级、AAA+级五个级别,规划陆家镇AAA级14座、AA级26座、A级21座、达标4座。

4.环卫工作场所和道路水域保洁

(1)环卫工作场所

众所周知,环卫工作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环卫工人需要忍受脏、累等的折磨,因此给环卫工人创造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是必要的。规划结合与其它市政设施、独立式公厕、生活垃圾转运站、岗亭、社区服务中心、市民驿站、银行等营业厅等结合设置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共20个。同时鼓励街道、街区商户、商场、企事业单位设置环卫工人爱心驿站。

(2)道路和水域保洁

规划将道路和水域的保洁外包第三方负责,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作业,并接受环卫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5.环卫设施发展趋势

(1)公共厕所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厕所从只是解决市民生理需求的功能性城市公共空间,变成彰显城市特色、提高市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功能空间,具有公建化、服务化、便利化和复合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景区、公园、广场厕所使用需求和景观需求的提升,公厕逐渐公建化。此外,公厕除了其基础功能外,其衍生功能更加人性化和服务化,公厕逐渐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社会,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种共享服务与公厕结合(共享雨伞、充电宝、医疗箱、快递收发等),对市民更加便利。同时,公厕结合社区用房、公交首末站、报刊亭、零售点、文化设施等合建,已成为公厕发展的一种趋势。

(2)厕所开放联盟

通过鼓励倡导街道、街区商户、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卫生间,形成“厕所开放联盟”,将联盟厕所纳入厕所革命范围,缓解镇区建成区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3)智慧环卫

各地应配合做好公厕信息普查工作,及时更新公厕信息,进一步完善“游急便”和“智慧环卫”厕所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并纳入国家信息平台的统一管理。要认真做好信息的采集、分析,确保全市厕所基础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结合无线苏州APP、微信城市服务找厕所模块、苏州微城管公众号、高德地图APP等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其查询、点评等功能,便于群众在线找厕所、评厕所。

三、结语

环卫设施建设是一项纯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给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环卫设施建设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和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本文基于昆山市陆家镇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以及厕所革命等重要转变,在城市环卫设施规划和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瀚章.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布局的思考——以长丰县县域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为例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15.

[2] 沈利峰 20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承载力分析——以昆山高新区为例 [M]. 苏州科技大学.

[3] 叶晓东,胡红,黄叶华. 城市环卫设施布局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宁波的规划实践 [J]. 上海城市规划, 2016: 65-70.

[4]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境管理中心. 小厕所大民生——苏州市吴江区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J]. 城乡建设, 2019: 52.

[5]田晓晶.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设计[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2):149-150.

[6]黄瑛. 垃圾分类背景下株洲市城市环卫设施体系构建策略[J]. 中华建设, 2020, No.221(08):82-83.

[7]陈卓.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0(7):36-38.

[8]蒋镇远.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思考[J]. 中国地名, 2020(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