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教学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实施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6
/ 2

结构主义教学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实施体会

凌燕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福建省漳州市 363100

摘 要:结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运用分析、概括、抽象的思维活动,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结构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高三学生的复习过程,建立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测试。

关键词:结构主义; 教学论; 高中历史回顾; 学科整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倾向于考核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能力、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的逻辑能力,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结构主义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以合理有效的方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高三历史回顾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以下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三轮复习的作用。

一、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

布鲁纳曾经说过: 明确基本原理才能够让课程更加直观化。 对历史史实的熟记是认识历史的基础,认识又是对历史教材内容 展开解析、概括、抽象的过程。目前在高考历史题目中把认识历史 知识作为测评学生历史思维的具体要求,为了顺应高考机制,提 升复习质量,一定要改进历史复习策略,将认识知识转化为理解 知识,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根据其要求,从微观层面入手,将教材按章节顺序分成若干单元,反复阅读教材内容,探索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整理出各种知识点,实现对课文的完整记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例如,2018 年 苏省高考历史考试第 26 题中就直接表现出了这个要求。这个考 试题主要考查了在英国近代发展的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出发点 的农业变革以及工业革命之间的联系,它以圈地运动为媒介,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这个切入点是人们从未想到过的。第二,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教科书中的隐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教科书和考试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达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

例如,可以对课 本中出现的图表进行详细解析或加强课本文字内容来弥补正文 的不足之处。比如阅读《红军长征路线图》,可知红军长征至少有 三条路线。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复习工作,对这些隐藏的重要 内容进行正确解析,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与此 同时,也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能从更深层次多角度地全 面掌握历史知识,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除此之外,必须正确认识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清晰地呈现出 了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以及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历史概念是开展 课程的重要基础。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外在联系和内在结构特征,厘清历史概念。其次,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历史概念之间的个体差异,以便在审查过程中能够比较和区分相似的概念。最后,利用哲学分析问题,对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不应局限于认识的表面阶段。学会运用历史概念是必要的,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来理解历史的本质是审视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例如,回顾商业革命和开辟新航线所影响的价格革命。只有正确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概念,才能认识到它们的根本作用是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第二轮复习过程中组建知识结构体系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历史的基本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了全面地了解,但对历史上重要的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充分。这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清特定的历史语境,建立健全的结构体系。正确的方法是: 一是正确引导学生构建章节知识结构体系。章节知识通常以事件为基础,其结构可视化,易于理解。二是正确引导学生构建单元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线索整理能力。单元的内容结构主要是将每个单元章节中的具体知识从简化转化为复杂,从零散的特征转化为总体的特征。第三,把每个历史时期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以及发展的过程和基本线索,并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近现代中国政 治、经济、思想史”的历史知识时,首先可以将两个阶段的历史融 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组建一个具体知识系统:两个阶段历史主要 阐述了 1840 年至今的 160 多年历史,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 板块:1840—1949 年和 1949 年至今。其中第一板块的内容再以 1919 年为界限,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第二板块主要为 1949—1956 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7—196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1976 年(“文 化大革命”十年)、1976—1978 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以及 1978 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构建近代史思维结构图,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能力,从而有效地补充历史知识结构。

三、第三轮复习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检验

通过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一部中国通史和一部世界近代史在学生的记忆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而第三轮的环节则进入了学生和教师解决疑问的问题。这个阶段也叫冲刺阶段。通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检查遗漏和填补空缺,并有坚实的基础测试和改进上一轮复习过程中建立的具体知识体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

参考文献:

  1. 杨成云. 结构主义教学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J]. 新课程, 2018, 000(003):155-155.

  2. 杨华. 新课改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点滴体会[J]. 新课程, 2019, 000(030):P.231-231.

  3. 倪萌萌.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J]. 青春岁月, 2019, 000(023):297.

  4. 吴十梅. 基于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J]. 校园英语, 2019(41).

  5. 李天, 景俊明. 用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统整外国教育史教学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4):126-126.

  6. 林纯青,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卓师班“的培养模式对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体现[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07):P.27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