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水利工程管理 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张静

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水利服务站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水利作为与人们密切相关的行业,其涉及范围广阔,所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首当其中的。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非常的多,而且在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监督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确保地区和平稳定、建设和谐水利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水利工程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前言:

伴随现代管理与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依旧面临较多的问题,如何改善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整体质量成为当前水利部门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水利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真正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1、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管理工作是各项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的是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对质量、对技术等问题出现时应如何及时解决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标明,使得监控力度不够,直接导致工程管理效率不高。不少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不够规范,对于国家颁布一些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没有按照要求实施。缺乏科学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轻视事前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缺乏力度等。一些单位为了赶上工期完成,而忽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从而会导致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监督管理工作很难有效进行。特别是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各单位为夺利、互相推脱责任,这也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局面的混乱。

1.2水利工程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的利用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入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单一,助长了广人群众的依赖思想,也淡化了农民自我投入的主体意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经费投入不够,部分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出现了严重老化状况。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管理机构及费用,未对设施维护和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设施建成后很快就损坏,对其正常使用及效益的发挥均造成严重影响。一些工程项目在投资阶段考虑不全面,并且忽略工程后期各项费用,水利工程后期出现设备老化、损坏严重等情况,导致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始终没有办法得到实质性提高,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一些农村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跟不上,致使有些工程不能如期启动,开工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加大了项目的难度。

1.3基层水利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人是工程的直接参与者,这里的人员又分为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对于工程施工全程做好整体的调控,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水利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且没有提升素质的意识,基层水利人员通常会身兼数职,专业素质较差且缺乏经验。由于不同层次的技术工种相对技术力量薄弱。在管理组织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健全,导致水利工程的效率很难提高,也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基层的水利技术人员通常只是从事上传下达的工作,缺乏进修机会,并且基层水利人员在思想上有依赖性,自觉性较差,水利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2、水利工程优化管理措施

2.1构建明确的水利工程职责体系


不断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构建施工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构建明确的水利工程职责体系,建立完善的职能机构,明确人员的管理监督责任,建立科学管理、经营规范的水利管理单位的运行机制。行政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业务部门要确保工程质量,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责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确保社会效益。同时,积极构建网络沟通平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信息共享,为建设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保障数据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进而推动水利工程管理高效发展。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新闻监督、农民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把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地结介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环境。


2.2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力度

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科学管理,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发展多种经济,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加大建设和改造资金来源。其次,应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水利建设资金的回收利用,如租赁、承包、销售水利建设等水利工程,以实现水利建设的滚动发展。正确协调好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为的前提,将运行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项目负责单位也要对资金的利用情况及项目进度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

2.3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意识

首先要加强水利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意识,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动自发讲安全,在工作中贯穿安全意识。管理意识的培养,要面向整个工程所有参与人员,包括施工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不断增强其管理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参与到施工管理工作中。同时要加大对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鼓励水利工作者自动自发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大力引进高素质水利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对技术人员分工要明确,确定主攻方向,使其能够独立承担深层次工作,全面提升水利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2.4重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不安全因素较多,在管理过程中有很大风险。开展工程建设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涉及到安全和质量等多个方面,要细化施工建设管理的职责和内容,将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管理工作,落实到负责人员头上,使其能够高效开展此项工作,减少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等的发生。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的要求来实施施工工艺,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管理,做好验收工作,以提高农田水利的施工质量。同时,建立合理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类现场作业管制度和责任制,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从水利工程施工用的材料和技术等入手,加大质量把控力度,保障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严格实施责任制度,采取动态化和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把控。

2.5健全水利工程运行机制

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后,进入运营管理阶段,要做好严格的把控,及时移交使用,同时要明确工程管理主体以及各级职责,实行分级养护。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工程建设及运行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召开听证会,让工程建设运行单位、水利工程影响及受益人员共同参与,并将听证会结果意见作为项目运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督,建立相应处罚机制,相关部门需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工程检查程序、监督对象及处理手段,建立专业监督机构,保证工程运行监督规范化和发展。通过信息网络完成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加强信息分析对比,对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制止,并根据相关法律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大力倡导小型水利工程的用水者参与到管理当中去,实现相关费用的自主管理与经营。最重要的是动员农民疏浚沟渠,加强管理和保护,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长期使用,并引导村民建立管理和护理机制,明确管理和护理的责任。


3、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影响着水利工程运行的整体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所以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的研究,构建水利建设工程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管理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立霞.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2):114-115


[2]徐先强.探析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水能经济,2018(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