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成本分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金融服务业成本分摊应用研究

林珂

上海汉得融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

摘要:金融服务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直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低而间接成本所占比重高,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中间接成本的分摊就成了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成本分摊在成本管理中的定位入手,结合金融服务业成本分摊项目案例详细介绍分摊模型设计并提出金融服务业成本分摊的一般性做法。

关键词:成本分摊;金融服务业;应用

  1. 成本分摊在成本管理中的定位

成本管理的闭环流程主要包括成本规划、成本管控、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报告,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管理方法和实现的信息系统。

1)成本规划作为成本管理的事前管控环节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市场因素、企业资源、运营效率等因素根据目标成本法、作业分解确定标准成本;

2)成本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本事前管控起关键作用,成本预算在不同企业类型编制的模式不同,如金融保险行业的主要成本直接赔付成本和佣金及手续费均由精算系统根据保费收入测算,但测算出的数据仅区分渠道没有区分到险种,再如总部管理相关的费用预算无法区分渠道、产品编制。在此情况下均需要通过分摊应用细化成本预算维度。

3)成本业务系统通过对接预算系统成本预算数据或在系统设置成本定额和流程进行成本动态监控;

4)成本核算作为成本事中管理的最后阶段,是成本财务数据的集中体现,一般由ERP系统核算模块对接业务系统业务数据结合计划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核算方法进行账务自动处理;在此过程中ERP系统分摊功能可以实现部分归集成本和分摊因子源于ERP核算数据的成本的简单分摊。

5)成本分析作为成本监控分析考核指导的重要依据,一般由BI系统对接ERP系统核算数据、预算系统预算数据、业务系统业务数据结合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成本分析、流程改进和成本报告出具。因成本分析的灵活性、数据调整及多维要求,一般需要专业的分摊应用来对核算数据按管理分析需要进行成本分摊。成本分摊在成本管理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1. 成本分摊项目应用

  1. 分摊主数据维护

分摊主数据以核算主数据为主,同步核算系统核算账套、成本中心、会计科目、预算科目、明细科目、产品、渠道、客户等段值至分摊系统,同时在分摊系统手工维护分摊需要辅助维度分摊标识、费用类型、是否分摊等,考虑其他系统数据同步建立维度映射进行维度转化,形成统一的分摊主数据。

  1. 确定待摊范围

每月获取核算系统总账余额表数据结合科目组合表形成维度齐全的待摊预处理数据,再结合分摊标识映射过滤出参与分摊的数据范围。同时在分摊系统建立机构筛选和费用类型筛选形成不同类型的待摊成本池,对待摊数据打上分摊标识以便后续成本追溯查询。

  1. 确定分摊因子

分摊因子的确认是成本分摊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摊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分摊结果的准确性,则需要全面了解并分析部门的业务情况,找出业务与分摊对象的逻辑关系,再结合部门的费用性质才能确定分摊因子。

本项目案例中分三步区分不同费用类型根据相关性匹配适用分摊因子。

  • 分析部门的业务特点和服务对象。

  • 区分本部门不同费用类型。

  • 确定费用分摊对象和分摊因子。

另外,分摊因子还要满足以下特点:

可量化:是可以量化的,最好能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中找到相应数据

可解释:是可以向所有费用接收方进行解释

可取得:每月末可以及时、准确得到所有接收方的分摊因子的实际发生数量

  1. 确定分摊规则

分摊规则由分摊顺序和分摊路径构成,本项目整体分摊顺序分为成本还原、业务维分摊、机构维分摊三大步骤;每一步骤分摊路径均由成本发送方数据结构、分摊因子、向成本接收方分摊方式构成。

  1. 分摊数据追溯

每一个分摊路径的成本发送方数据和接受方数据均通过规则编码和分摊标识匹配对应,可以支持对分摊结果的追溯,通过成本分摊追溯表,实现分摊过程透明展示。

  1. 成本分摊一般做法

成本分摊分析项目整体方案设计一般通过精细化核算、成本还原指认、成本分摊三个步骤实现该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分析。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制定分摊模型,划分责任中心类型、成本费用池、成本分摊动因,明确各类业务的不同分摊规则和分摊路径,从业务服务对象出发找寻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关系,把业务中心的成本直接分摊到其服务对象或受益对象,实现多维度的成本分析与追溯,为企业的多维盈利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604989a3d2f64_html_22e91f4c0b446801.png

精细化成本核算即在记账或发起费用报销时,直接将成本计到受益对象上,可以是受益的部门、条线、产品或账户,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的直接归集;

成本还原根据还原动因计算还原比例或手工补录分配范围分配比例,将成本分配到各个受益对象上。

成本还原和成本分摊均通过将待摊成本费用依据责任中心和业务科目的分类组合结合分摊因子重新划分成本分摊池,然后按不同成本池适用的分摊规则和分摊路径进行成本费用分摊。

成本分摊维度是建立多维成本分摊管理的基础,贯穿成本分摊管理的全过程,也关系到各项成本分摊管理分析的颗粒度。根据企业分摊管理需求主要分为组织维和业务维,组织维代表总公司、分公司、支公司、中支公司及公司下成本中心层级结构和根据成本中心属性划分的不同成本中心类型;业务维代表产品、渠道、客群、区域等管理分析维度。

成本分摊模型是把待摊成本从发送方按分摊因子分配到承担对象的规则,主要包括分摊范围的确定、分摊规则的确定和分摊路径的选择。分摊范围主要以ERP核算系统数据为主结合成本中心、核算科目等字段确定参与分摊的业务范围,辅以替换账面数的补录待摊数据构成;分摊规则根据分摊范围和分摊对象确认分摊因子的来源和构成;分摊路径贯穿分摊规则的设计过程,主要分为组织维同层级内部定向分摊,组织维不同层级纵向分摊,业务维内部定向分摊,业务维不同层级纵向分摊,以及组织维分摊和业务分摊的先后顺序。一般企业分摊顺序为先进行维度内部定向分摊,再进行维度不同层级的纵向分摊,先组织维分摊,后业务维分摊。

  1. 结束语

总体来说,成本分摊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实现各维度清晰反映经营成本费用,为产品和服务定价、经营单元绩效考评、成本管理规划等管理层综合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促进财务资源合理分配。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