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新探

陆晓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5300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加之美术的学习本就是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创新的过程,因而怎样开展美术教学,以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改革的重点,也是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依据。因而本文将以美术教学为切入点,探索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最优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新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表明了要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其创造力,这是非常必需且必要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一直处于被灌输知识的位置,教师的目光常常被幼儿的年龄和心智所局限,认为其不具备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因而所用的教学方略也极不科学和实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探寻科学的教学方略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成为现阶段学校和教师的首要任务。

1 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1.1 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青出于蓝才能胜于蓝,在美术学习中幼儿要想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首先就需要美术教师自身能力过硬,不仅要能有思维方面的创造力,更要有创新教学方略的意识和能力。这就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学校在招聘时认真考察教师的学科能力,条件允许时也可以选择那些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其次学校还要对美术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活动,如邀请名校教师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考察等,目的在于使教师之后能够更高效地开展美术学科的教学,从而帮助幼儿培养创造力。

1.2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创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时期同样适用。对于幼儿而言,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且尚未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对于外界的认知和教师的教导只能依靠自身的喜爱程度来接受。对于他们而言,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被有趣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因而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性,通过教学方略的优化来实现教学的目标。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不能因为幼儿的原因而忽视这一过程,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能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还要能够用心安排教学形式和内容,当然这些都要以幼儿的爱好为依据。这样才能使幼儿化被动为主动,进而使创造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提升。例如,当教师讲到《有趣的脸谱》时,可以为幼儿展示自己实拍的一些有关教师、幼儿等的各种表情,使幼儿能够被这些图片逗笑,进而对人物丰富的表情产生兴趣。在这时教师就可以为照片为题材为幼儿画出其中的一种表情,并趁机带动幼儿去自主绘画,在绘画时幼儿就能发挥创造力来对各类脸谱进行完善和更新。

1.3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进行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其进行想象的过程,想象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在研究过美术作品后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其所描绘的内容虽然都很常见,来源于生活,但是其又对常见的现象或物品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改进。由于幼儿尚未接触社会,对事物尚未有常规的认识和学习,因而正处于想象发展的最佳时期,能够以童真的眼光来想象出各种可能,从这也不难看出发挥幼儿的想象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在授课时不断地带领和引导幼儿去对事物进行各种可能的想象,进而使幼儿的这一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和提高。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画月亮时,如果看到幼儿画出的形状都是弯弯的,可以适时询问幼儿“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只能是弯弯的吗?”“圆圆的可以吗?”“它有家人和朋友吗?”“它会笑吗?”等等。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开阔思维,更好地发挥想象,进而更好地进行创造。

1.4 提供培养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情景

很多时候幼儿不是缺少创造的能力,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其缺少了去体验不同情境,发现不同事物,进而进行创造的机会。对于幼儿而言,能让他们进行创造的最好情境就是大自然。自然界中有淳淳流动的河流、姿态挺拔的白杨、无边无界的原野、辛勤劳作的人们、坚韧不拔的小草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在局限的教室和校园中难以看见的,也是世间最自然、最生动、最真实的景象,能够帮助幼儿发现美,进而创造美。教师应该认识到创作不仅是临摹,更是通过观察与体会来对现有的景观和事物进行创新,也应明确生活和自然就是最好的创造素材和灵感来源。例如,当教师需要幼儿绘画森林时,可以在获得院方同意后带领幼儿去往生态区或是室外观察各类树木,然后使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对树木进行再现。有了切身的观察,幼儿创作起来就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带领学生以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也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准备泥巴、陶塑或是小棒,使幼儿对这些物料进行创作,以此来使创造力得到体现和提升。

1.5 合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创作的过程是漫长且艰难的,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创作很大几率是不被认可和鼓励的,因此只有学生内心积极、充满希望,且不断地坚持才能最终形成创造的能力。对于幼儿而言,更是如此。幼儿喜欢被肯定和鼓励,在其创作之后,教师的认可和表扬能够让他们更加愉悦,进而喜欢上这件事,愿意不断地创作来获取教师的肯定。因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不吝惜对幼儿使用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而培养其创造力。例如,当幼儿完成绘画任务后,教师可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可使用“好漂亮啊”“真棒”“进步了哟”“太像了”“继续努力”等语言来使幼儿能够切实感受到肯定。而对于那些绘画作品差强人意、不认真绘画、不按要求的幼儿,教师也不可使用消极的语言对其进行批评和打击,这些语言有“你没听课吗”“你不会画吗”“你太差了”“看看别人的”等等。这些都会伤害幼儿的心灵,使其对绘画和创作产生恐惧和抵触,不利于其创作力的培养。

2 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幼儿具备基础的创造能力,这就使我国幼儿美术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不仅需要学校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能力上的问题,还需要教师以幼儿为重点,通过教学方略的优化、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创造情境的提供、积极评价的使用等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87.

[2]陈鹭.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培养研究[J].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6(3):98.

[3]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