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意象油画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试论中国意象油画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

刘德钊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市 402560

摘要: 当代中国油画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印象画派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技法的同时,融入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精神内涵和视觉符号而产生了具有东方意蕴的油画语言形式“中国意象油画”,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油画家在观念和语言形式上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极好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油画本土化意象油画

一、油画在中国早期的发展

在油画的发展进程中,早期的发展为现代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和反面资料。在“五四运动”前后阶段,大批的留学青年在出国学习了先进的文化观念之后,意识到了中国当时的落后思想,为了和世界进行接轨,急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想要依靠西方的先进文化使中国尽快发展。所以,在油画的引进上,也开始全盘西方化,以西方的观念为基准。而到了20年代末,在中国的油画创作中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油画作家开始意识到西方油画与中国油画在本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创作的内容开始趋于本土化,由于这一时代的作家有着良好的国学基础,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将中西方的两种创作文明相融合,但因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混乱,使得这种文化创作没有得到良好的背景条件,所以,即便作家们怀抱着对于历史的责任感和艺术的真诚,也无法将这种悠闲的文化情境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所以导致了中国油画发展的边缘化态势。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油画风格又发生了变化,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为了将苏联对中国油画的影响消除,当时的学者再次提出了有关民族化的问题,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引入油画的创作中,使油画摆脱前苏联的灰色调,用以对抗“苏修”,但这一时期的中国因为之前较长时期的保守状态,使得中国油画家的艺术观念保守,不足以像美国用“抽象表现主义”对抗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做法与之对抗。因此,在中国油画还保持着“苏派”的风格,所谓的民族化探索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出现而不了了之。

、意象油画与其他类型油画的区别

        如果说中国传统写实油画主要的体现是在题材和内容上,当代前卫油画主要在本土问题的关怀和中国符号元素的运用上,那么意象油画的主要表现就是在精神实质和形式结构上。在近几年的油画发展历程中,意象油画的概念被逐渐地确立,虽然这类油画的风格较为新鲜,但在其具体表现的内容中,却并不显得空洞,在对油画进程百年的探索追求中,梳理总结了大量的画家前辈们的实践积累和作品实证,虽然这一概念的确立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意象”这一词本就是属于中华传统美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传统绘画源于书法,强调线和平面化,在“意”和“象”两种形式的融合下,用中国书法中线的抽象美感,形成了具有创作家主观感受的艺术作品,又通过对客观物体本质的认知和主观评价的融汇之后,产生了带有中国符号和元素的意味深长的本土化艺术形象,将主客观的表现统一在一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此,在造型上看,意象油画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种融合了画家审美和价值取向的结构形式,能突显明确个人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趣味,借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造型理念改造的纯写实油画通俗化倾向。而用区别于写实油画的平面化方式使油画作品更多地表现在简练的概括上,强调“以形写神”,追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神韵”。

 、中国风景油画创作的意象表现发展研究

1、重视风景油画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中国风景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想更加凸显其内在的意象表达,就必须要注重风景油画创作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形式上可以借助油画的构图技巧与色彩运用,通过层次的渲染和光影的构图,使笔下的自然风光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创作内容的创新,在绘画对象的选择上要与作者的创作意图相符,并且通过以形写神的表达,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体验,最终实现绘画技巧和意象表现的同步提升。

   2、创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

        要不断的提升中国风景油画创作的意象表现,还需要从创作者入手,通过学习和交流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由于中国风景油画同时具有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征,这就要求创作者需要具备综合和全面的绘画功底,从而实现不同绘画形式和技巧的灵活运用。另外,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情感感知和表现能力,在进行作品创作时能够将自身丰富的主观体验融入到风景油画中,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自身的创作风格,不吝惜于情感态度的挥发,真正使中国风景油画创作达到天人合一的水平。

需要具备综合和全面的绘画功底,从而实现不同绘画形式和技巧的灵活运用。另外,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情感感知和表现能力,在进行作品创作时能够将自身丰富的主观体验融入到风景油画中,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自身的创作风格,不吝惜于情感态度的挥发,真正使中国风景油画创作达到天人合一的水平。

、现阶段的油画本土化发展进程

        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发展,在油画创作中,以前苏联绘画为标准的通俗写实性油画逐渐被抛弃。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发展态势逐步取代了前苏联的油画风格,形成了以中国传统为基础的写实、意向表现手法的画风,与当代前卫的画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油画的风格类型在文化精神、审美取向、艺术观念、价值标准、形式结构、技法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总体来讲,都在向现代中国的本土化方向靠拢,开始将个人的画派和追求,同国家的共同理想融合,结合了以往经验的不足,以及现代社会的良好生活环境,将油画的风格真正和中国传统相结合,在整体风格的推动下,实现个人对西方油画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完善了在技法上存在的不足,形成了风格各异却又融会贯通的中国油画风格。

为了促进中国油画风景写生艺术的发展,需要将油画艺术“本土化”,也就是民族化。在绘画艺术中,我国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理论。这给我国绘画艺术提供了优秀的理论指导。同时,这也启发了我国油画风景写生中的“意象”塑造与“意境”营造。众所周知,油画风景写生不是如镜子般反映自然景物,而是以自然风景作为基础,再将主观情感与自然风物融合而形成油画“意象”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 结语

        中国风景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意象表达,明确风景油画意象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创作要求,不断提高中国风景油画的内在艺术价值,使中国风景油画的意象表现也能够影响西方油画的创作形式,真正实现中西方艺术的交流融合。绘画创作是绘画者经过仔细观察大自然,再掌握自然造型特征,最后以意象来表现个人所思所想。其实这一创作过程也就是绘画者拥抱自然、融入自然的以抒发主观情感的过程。宋代大儒朱熹的《观书有感》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凡优秀风景写生油画的意境都是有一个延绵不绝的“源头活水”,这个源头正是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绘画者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景物与个人思想感情融合,形成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再由意象生成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意境。

参考文献

[1] 李跃红.试论中国绘画的文化特征[J].电影评介,2009,(7):81-82.doi:10.3969/j.issn.1002-6916.2009.07.052.

[2] 雷柏林.试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化精神[J].华章,2010,(25):55.doi:10.3969/j.issn.1009-5489.2010.25.046.

[3]赵敏 论当代女性油画家花卉创作主题的内涵[J].长治学院学报,2017,12,(6):80-82。

[4]朱大勇:《浅谈意象油画与风景写生》,《美术教育研究》[J],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