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季玉琼

莱商银行定陶支行 山东省菏泽市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在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为,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文基于此来探讨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实践

1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营经济中,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公司的关键岗位由家族成员担任,使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受到创始人及其家族成员的控制,造成对整个企业的监督缺失,这必然导致领导在日常经营中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没有保障。此外,企业甚至可能因为错误的决策而破产。

由于民营企业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性,企业的财务方面可能不够独立和清晰。这意味着很可能会出现一种由一个人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企业决策模式。如果存在资金问题、项目失败等隐性问题,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现。一旦以后被发现,就会导致不易恢复的局面。

2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路径选择

2.1积极探索普惠信贷批量服务新模式,提升小微客户金融服务覆盖面

全面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既是一项政治责任,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和信贷实力不足,加之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制约,普惠金融服务“碎片化”现象突出。转变发展思路,加强战略定位,优化经营模式迫在眉睫。围绕服务方式、增信机制和运行效率的转变,摆脱痛点和瓶颈,从行业特征、生命周期、集群特征、交叉验证等维度全面提升金融可及性,走集约化经营、批量客户获取、项目运作的新路子,有效防控信用风险、道德风险、能力风险等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细分市场,明确目标客户,加强内部的纵向组织、协调和传递,对外积极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从而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可获取和不对称而导致的信贷供给不足问题。二是完善各级分行项目准入、信贷方案审批和信贷决策的合理布局和优化,因地制宜调动积极性。三是简化流程,扩大授权,加强科技支撑,优化流程运行效率。四是坚持示范产业,打造示范服务,实现快速推广。

2.2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以“一户一策”支持优质大型民营企业

一是提供优质的信贷服务。加强传统信贷产品流程优化和运行效率提升,综合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等不同品种、不同期限、不同担保方式的信贷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是提供债券融资服务。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承销力度,运用债务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要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拓宽投资对象范围,适当延长资产期限,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对于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但发展困难、成本高的民营企业,应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w、CDs等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三是提供股权融资服务。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通过投贷款联动渠道,建立“融资+信贷+智慧”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支持再融资、国企混改等优质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需求,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2.3创新研发推广线上融资产品,以科技赋能提高融资效率

一是建设综合智能大数据中心。数据驱动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源泉。商业银行应加快建设技术支撑的数据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计算和管理。与工商、税务、保险、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等外部单位对接,基于获取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可以实现对客户的准确刻画,更高效地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要加强专业人才支撑,加强专业数据分析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招聘使用机制,建设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二是完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基于客户数目的在线验证和贷前贷后风险控制,我们开发了基于客户数目的在线验证和贷后风险控制的产品。围绕互联网,加上生产、消费和生活,我们应该建立开放的银行平台,嵌入各种金融生态圈,创建“互联网+金融”智能场景项目,无缝连接到庞大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要积极嵌入产业链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供应链,加强与第三方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合作,加快发展网上供应链融资业务,增强服务渗透和覆盖。积极推进线下产品在线智能化改造,加快实现传统业务全流程在线处理。

三是推进研发数字化转型和组织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研发的敏捷性,建立对市场变化更敏感、更高效、更灵敏的敏捷开发体系,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产品迭代更新周期。为适应金融科技组织集约化、扁平化的变革与演进新格局,应不断缩短管理链条,加快组织变革,提高组织效率。

2.4推动资产业务经营重心下沉,提高网点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统筹推进网络布局优化,围绕区域经济禀赋、产业特点和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特别是向产业支撑的重点集镇转移布局,优化重点镇网络布局,加强支柱网络功能建设,加强普惠信贷业务运营,从渠道上切实扩大普惠业务覆盖面。二是加强优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普惠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特别是通过技术和流程创新解放柜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充实普惠金融服务一线。三是加强考核激励,优化网点激励机制设计,突出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发展定位,增强普惠信贷业务发展的动力和压力。

3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3.1完善民营企业增信机制

逐步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资金规模,提高担保的风险承受能力,降低担保率。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创新的融资工具,提高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覆盖率。扩大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同时,要坚决治理以虚假报表、虚假立项、虚假增加投资等手段套取银行资金的违法行为,以及暗中操作、转移资产、恶意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3.2完善商业银行考核激励机制

对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实施更加优惠的经济资本配置和考核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以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不断增加信贷供给。落实信贷业务尽职免责政策,放宽不良贷款核销条件,允许对不良贷款实行尽职免责,并根据最终损失程度界定责任,充分调动和保护经营银行的积极性为民营企业服务。要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引导银行合理确定民营企业贷款定价,坚决杜绝收取与小微企业贷款直接挂钩的服务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私营企业。

3.3帮助暂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稳步发展。要扩大救助资金规模,完善运行机制,在股价下跌存在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以市场化、法制化的形式,向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注入流动性,暂时经营困难,贷款周转。协调债权人撤诉和资产查封,出台后续股权转让税收减免政策,多渠道引入信用增级机制,缓解金融机构债转股担忧。

结论

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融资难等问题,而商业银行可通过完善信贷政策、创新金融服务途径、支持民企叠加互补及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等策略,支持民营企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建平.商业银行如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9(11):122-123.

[2]刘成奎.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