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中学生情绪管理

罗丹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俗话说“喜形于色”,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惧都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也蕴含着我们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喜、怒、哀、惧是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管理

一、认识情绪

认识情绪,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不能被消除只能进行转换。因此,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的外在表现,如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人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

对于情绪管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情绪ABC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正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得人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一直存在于人的脑海中,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因此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应该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

二、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生活、学习中,我们家长和老师时刻关注着中学生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因为我们担心情绪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业。尤其是教师一旦发现中学生的情绪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都希望马上把它调整到最好。但是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成人不同,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而且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的稳定性较差;他们的情绪波动幅度较成年人大,频率也较成年人高。其情绪波动,甚至有时候消极情绪的产生,都属于在中学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如果情绪波动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当情绪波动超出正常范围,产生过度的不良情绪时,我们老师才有必要进行干预。反之,如果老师过于干涉中学生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区分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正常情绪波动是十分必要的。

三、协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

(一)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认知。

认识自己最难,对于中学生来说,“自己”都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在情绪上,每个人都有“天使”(积极情绪)和 “魔鬼”(消极情绪)的两面。根据情绪ABC理论,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或同一人不同的信念会导致有不同的认识,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努力改变认知的方式,使用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无疑是管理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生认识事物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具备了独立认知的能力,这种独立的认知能力恰恰成为教师从旁教导的一种契机。中学生往往认识问题比较片面,比较激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更合理地认识问题。

(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信任、沟通、接纳、开放

1.构建宽松环境,促使学生与老师的信任。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北京市对全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学生出现烦恼和问题,最愿意沟通的就是寻找同伴和同学,再次是通过网络,教师和父母被编排到了较为靠后的位置上,这一点虽然可以理解但也让人很担忧。这种情况教师经常会遇到,责任并不都在学生身上,这是中学生青春期独立性增强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反映出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不够宽松和民主,学生难以找到认同和信任。

中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这种排斥是比较糟糕的一种情况。一旦学生认为该在情绪问题上和教师、家长划清界限各不相扰,想独立承担和解决所有的情绪问题,那就意味着所有的情绪,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所产生的信念都必须由他自己去承担,而实际上,情绪如果能够与别人分享,消极情绪一旦被关注,甚至被认同是可以比较容易疏导的,因此,能够让中学生不排斥学校、家庭,愿意与教师、家长分享自己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

然而我们知道,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是增强,他们认为自已已经是成年人,更倾向于独立解决问题,他们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看成“成熟”的标志,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成人认为孩子们完全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还很强,其实他们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也不是“不成熟”的表现。相反,教师、家长参与其问题解决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控,而是一种“协助”。这个道理也许中学生自己还不能完全理解,因为他们确实正处于充满着矛盾和相对闭紛的青春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从行动上向学生展示这些道理。

2.双向沟通,与学生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沟通和交往都需要一种双向的互动,就像《天堂和地狱》里的长勺,因为大家都在为对方喂食,所有每个人都幸福的生活。交往中你不但要经常帮助别人,为了维持这种交往,我们还需要互动,需要真诚的沟通。甚至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自己曾经的失败惨状,方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或者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构建良好的双向沟通的氛围。

3.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接纳、被鼓励,无论是独立性很强的学生还是习惯依赖的学生;无论是自信的学生还是容易退缩的学生,都无一例外。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呢?认真对待学生向你抱怨的每个问题,理解他,同情他,认同他,与他“共情”跟他说:“是啊,这确实是个问题”;或者“我年轻的时候也碰到过这类事情”让学生觉得情绪可以在教师这里得到倾诉和释放。同时,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表示出理解和认可,设法让学生把情绪问题说出来。要知道,发泄也是排解消极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只要发泄情绪的方式合理,应该允许学生合理宣泄。

(三)“言传不如身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既然环境因素对中学生的情绪会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学生接触较多的长者,也应该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为学生树立榜样。我们还可以营造好的班级氛围,为学校发展和祖国未来做出贡献。同时,“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那么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当代的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应学当一名观察者,细心捕捉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他们发挥所长;还可以是一名协助者,对不违反原则、法律的任何看法、行为持开放的态度,不否定、不代替,适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投入行动。孩子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切莫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用自己的双手拨开乌云,迎接太阳吧!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教育过程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相信就会看见!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能做得更好,并满怀希望地期待他们一定会成功,学生的表现就会向你所期待的那样发展。所以,让每个教师都满怀信心,真诚协助,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

【参考文献】

[1]南晓薇,余毅震,杨奕,孙艳,卞晨阳,李小芳.中学生攻击性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3):339-342+345.

[2]李清华,杨军.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9):74-77.

[3]郑姮,廖超平,余毅震.我国中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的关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08):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