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分析

江秀成

泰宁县中医院 福建 泰宁 354400

【摘要】目的:分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DVT形成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征象特征


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指血液从深静脉流出时,在血管中不正常的凝结,导致血管阻塞、血液回流受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1]。DVT具体表现为浅静脉突出、疼痛、肢体肿胀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栓子一旦脱落回流到肺静脉,极易引发肺栓塞,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2]。彩超是当前临床诊断DVT的常用方法,具有重复性强、边界、无创等优点。基于此,本文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在34-75岁,平均(54.52±5.17)岁;病程在4-16个月,平均(10.52±2.71)个月;体重在46-92kg,平均(69.52±5.16)kg。正常组: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在36-74岁,平均(54.59±5.14)岁;体重在48-90kg,平均(69.59±5.11)kg。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意识清醒、对答切题。③病历资料齐全、完整。④均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消化道出血者。④合并严重外伤者。⑤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者。⑥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彩超检查方法:采用型号为Vividi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是5-11MHz,检查前了解患者下肢症状、手术史等,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下肢垂直放松,采用探头仔细观察深静脉管腔、血管壁等,沿着血管的走形展开纵切面、横切面扫描,注意不可以压扁静脉,对于深静脉,应适当的降低探头频率,详细记录血栓的血流情况、程度、位置以及大小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1)急性期血栓:血管栓塞部位管腔较大,均质低回声,细密弱回声光团,可见血流[3]。(2)亚急性期、慢性期血栓:不见血流,高回声光团不规则[4]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以“60190fc97483a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下肢静脉CDFI值比较

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见表1。

表1下肢静脉CDFI值比较(60190fc97483a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组别

腘静脉(cm/s)

股浅静脉(cm/s)

股总静脉(cm/s)

研究组(n=65)

7.26±1.06

5.62±0.46

8.06±0.89

正常组(n=65)

9.82±1.64

11.29±2.46

22.92±4.19

t

10.569

18.266

27.969

P

0.000

0.000

0.000

2.2 下肢静脉内径值比较

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见表2。

表2 下肢静脉内径值比较(60190fc97483a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组别

腘静脉(cm)

股浅静脉(cm)

肌间静脉(cm)

股总静脉(cm)

研究组(n=65)

0.59±0.21

0.86±0.21

0.38±0.16

1.25±0.19

正常组(n=65)

0.51±0.16

0.59±0.16

0.16±0.08

0.82±0.10

t

2.443

8.245

9.915

16.146

P

0.016

0.000

0.000

0.000

2.2 DVT形成超声特征

(1)急性期血栓:均匀、低回声,全部或者部分静脉管腔闭塞、堵塞,病变部位管壁平滑,管腔变宽,探头加压血管位置后血管未变形。(2)亚急性期:出现等回声或者强回声光团,加压探头之后管腔并未压扁,缺少彩色血流信号,挤压远端静脉后无增强血流信号。(3)慢性期血栓:可见粗糙或变厚的静脉壁内膜,管腔不规则,可见强回声团,与管壁的分界线不清晰,加压管腔后不会消失,彩色血流狭窄且充盈,狭窄部位未见血流信号,邻近的侧枝血流丰富,再通之后存在血流信号,呈双轨征。

3.讨论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DVT的发生与外科手术、肢体固定、长期维持卧床状态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5]。DVT患者临床症状以疼痛、压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患肢色素沉着为主,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及生活。及早对DVT作出诊断、及早接受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6]。X线静脉造影是当前临床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对于肾功能不全、孕妇、碘过敏的患者,不能接受该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彩超是当前临床诊断DVT的一种无创伤性技术,具有直观、简便快速、可重复等优点,可清晰的显示出DVT解剖结构,检出静脉栓子,以便临床医生仔细观察栓子的信号特征、形态、血流动力学状态、血流充盈程度、静脉瓣膜功能等。彩超可以判断血栓的严重程度,根据不同的声像特征,判断不同时期血栓的变化,判定疾病是处于急性期、亚急性期还是慢性期,以便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设备没有辐射,可以重复检查。本研究显示: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彩超在DVT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时大部分DVT患者内径扩大明显,且血流不会随着呼吸运动而变化,管腔内远端血管扩张,充盈缺损呈“截断样”。

综上所述:DVT患者采纳彩超检查,可明确血栓性质、大小、部位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吴敏华.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2):69-71.

  2. 沈莉红. 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比较[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 47(12):60-62.

  3. 刘强, 孙旭, 王娜,等. 超声动态评估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12):1085-1089.

  4. 邬文景, 王迪, 沈俊晔,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 35(10):2679-2681.

  5. 陈小燕, 吴兴妹, 任晓晓.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10):2046-2048.

  6. 罗丹, 朱辉, 黄智军,等.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9(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