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药物治疗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3

常见精神药物治疗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石娜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门诊部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 目的:探讨几种目前临床常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照,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氟哌啶醇组(20例),奋乃静组(20例),利培酮组(20例),齐拉西酮组(20例),奥氮平组(10例),阿立哌唑组(1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6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各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5)。结论: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目前治疗以药物为主,常因症状控制不理想、需长期服药、药物副反应多等问题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及预后[1]。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入组患者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DSM-Ⅳ规定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右利手,PANSS总分≥60分,至少有3项阳性症状因子分≥4分,年龄在18-55周岁。

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肝肾功不全者,曾经有过脑外伤史及颅脑疾病者;既往有酗酒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接触及滥用史者;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者;在1月之内曾接受过MECT治疗者;有癫痫发作风险,脑电图异常或有家族癫痫病史者;妊娠、哺乳或拟妊娠者;育龄妇女尿妊娠试验阳性者。

    1. 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

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6周进行PANSS、CGI评分,观察疗效及副反应。使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数据,各组间比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自身前后比较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结果:

2.1 完成情况:10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

2.2 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

人口数据资料分析

变量

齐拉西酮

n=20

利培酮

20

氟哌啶醇

20

奋乃静

20

奥氮平

10

阿立哌唑

10

统计值

P

性别(例)









10

10

10

9

5

4

χ2=0.48

0.93

10

10

10

11

5

6



年龄(岁)

26.6±5.3

26.3±6.5

25.4±5.0

25.4±3.9

26.5±6.1

24.9±7.0

F=1.63

0.14

剂量(mg/日)

120.3±25.4

4.4±0.5

11.1±4.0

15.9±6.2

17.8±2.3

27.7±3.3



PANSS量表分析

PANSS

组别

治疗前基线

治疗后14天减分

治疗后28天减分

治疗后42天减分

总分

齐拉西酮

84.8±9.0

17.4±9.1

31.8±9.2

40.0±11.0


利培酮

90.6±11.8

24.4±14.9

38.6±10.7

45.2±13.3


氟哌啶醇

90.1±10.9

26.5±13.5

34.4±15.9

43.0±17.0


奋乃静

85.3±8.7

34.8±12.6

46.4±13.3

40.1±15.9


奥氮平

85.5±11.0

26.3±12.1

37.8±13.9

38.8±13.1


阿立哌唑

87.6±16.0

5.6±21.5

15.6±18.2

46.9±17.6


F

0.93

8.17

8.72

0.83


P

0.47

0.00

0.00

0.48

阳性分

齐拉西酮

21.0±2.6

5.3±3.86

12.9±3.8

12.1±4.5


利培酮

22.4±4.0

7.00±4.6

11.3±4.0

13.7±4.8


氟哌啶醇

23.4±3.7

6.0±6.30

10.5±6.9

12.5±5.0


奋乃静

21.1±2.0

7.1±4.42

12.2±4.1

11.6±5.3


奥氮平

22.8±3.5

6.5±4.12

11.3±4.5

13.0±4.9


阿立哌唑

24.3±5.8

1.6±7.30

7.7±6.36

15.4±6.1


F

2.09

3.85

2.73

1.52


P

0.05

0.03

0.02

0.14

阴性分

齐拉西酮

21.6±6.9

2.1±3.0

7.2±4.4

10.3±6.1


利培酮

21.5±6.3

5.6±4.1

9.5±5.7

9.1±6.0


氟哌啶醇

23.3±3.8

8.0±5.0

12.1±5.0

11.2±4.6


奋乃静

22.0±3.0

10.1±6.5

12.6±4.4

12.7±5.0


奥氮平

22.0±4.8

6.0±5.3

9.0±5.1

9.2±5.2


阿立哌唑

22.7±5.1

4.6±6.4

4.7±5.9

12.0±6.6


F

1.70

5.69

7.24

1.70


P

0.13

0.00

0.00

0.12

一般分

齐拉西酮

41.1±8.1

8.4±7.7

12.5±7.5

15.8±6.9


利培酮

44.3±7.5

11.1±9.8

16.9±7.8

20.3±9.9


氟哌啶醇

40.9±7.1

11.7±9.0

11.8±10.6

16.8±9.6


奋乃静

40.7±6.5

15.4±6.9

18.9±7.1

15.2±9.5


奥氮平

41.8±7.3

11.2±8.3

15.3±8.0

16.7±8.1


阿立哌唑

39.3±8.6

-0.6±10.5

4.0±9.7

17.1±11.0


F

1.20

7.04

7.11

0.64


P

0.30

0.00

0.00

0.62

2.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患者基线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PANSS阴性分,PANSS一般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患者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PANSS阴性分、PANSS一般分减分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患者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PANSS阴性分、PANSS一般分减分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患者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PANSS阴性分、PANSS一般分减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治疗前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EI)评分显示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2.6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100例患者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药物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另有心慌、月经不调、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作用机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的原则区别:与D2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与其他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决定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的药理学特征是在52羟色胺2A受体(52hydroxytrypta2mine2A,52HT2A)与D2受体的pKi比值,比值>1.12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值<1.09为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此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解剖学区域性,能改变边缘系统和额叶皮质的神经化学活动,而对纹状体的作用非常小[2]

3.2.减少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syndrome,EPS)的机制:EPS发生的机制可能与阻断D2受体而使多巴胺功能低下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明显减少EPS不良反应的发生正是由于其能补偿这种作用,刺激多巴胺从突触前膜向后膜释放,增加多巴胺神经元间隙中多巴胺的水平,从而减轻了EPS[3]。另外,EPS的发生还与52HT2阻断比率有关。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这一比率较小,易导致EPS;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强52HT2阻断/弱D2阻断类型,比率较大,很少有EPS[4]

3.3.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下列4个特点:①对精神分裂症有比较好的疗效;②在改善阳性、阴性症状或认知功能方面的治疗作用比较强;③较少或不会引起EPS;④不会因催乳素水平升高而导致内分泌不良反应,如月经紊乱、溢乳等。在临床实践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很少致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5],而本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

3.4.不良反应3.4.1抗胆碱不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阻断M2受体而呈现阿托品样作用,通常表现为便秘、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等。临床数据显示,奥氮平对M2受体有中度阻断作用,可引起轻微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喹硫平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作用较强,其他非典型药物无此不良反应[3,4]。3.4.2体质量增加:据统计约50%的精神病患者在长期服用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体重明显增加。体质量增加提高了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它与心血管发病率紧密相关,且干扰了精神病患考对治疗的依从性。所有非典型药物均不同程度地引起体质量增加,而齐拉西酮的作用相对较弱。3.4.3过度镇静与失眠:过度镇静与失眠是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滞作用所致[13-14]。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各种非典型药物致过度镇静与失眠作用的差异很大,如像氯氮平镇静作用最强,而利培酮与失眠有关。3.4.4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典型抗精神病药大多能使体内转氨酶水平升高,往往会导致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严重的肝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最近对利培酮、奥氮平和舍吲哚的研究显示它们能使转氨酶在允许范围之间变化,并且常常使其趋于正常[8,9]

本研究对实验样本量较小,而且选择参考前人研究的结果,仍处于经验水平。所以,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的确切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多参数的实验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Stone, J.M., Pilowsky, L.S. Novel targets for drugs in schizophrenia[J]. CNS.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7.6 (4): 265–272.

[2]GaryR.D2and52HT2receptoreffectsofantipsychotics:bridgingbasicandclinicalfindingsusingPET[J].JChinPsychiatry,1999,60(Suppl10):15223.

[3]HarrisonPJ.Neuroechemicalalterationinschizophreniaaffectingtheputativereceptortargetofatypicalantipsychotic:focusondopamine(D1,D3,D4)and52HT2Areceptor[J].BrJPsychiatry,1999,174(Suppl38):12222.

[4]KerwinR,OwenM.Geneticsofnoveltherapeutictargetsinschizophrenia[J].BrJPsychiatry,1999,174(Suppl38):124.

[5]RajivTD.Antipsychoticsformtheoytopractice:integraingclinicalandbasicdata[J].JClinPsychiatry,1999,6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