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生态观下的建筑科技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浅析创新生态观下的建筑科技管理

徐昀

盐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盐城 224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工程逐渐在建筑行业中也日益兴起。目前,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减少建筑行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生态建筑观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态节能意识,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创新生态观下的建筑科技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生态环境

引言

生态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都具有大致相似的基本含义,它们都认为需要尽量多地减小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尽可能节约建筑资源使用,能够真正做到有效保护环境和有效减少建筑环境污染,为建筑使用者自身提供健康、舒适、实用、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建筑空间,并且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绿色建筑。它的寿命周期过程为设计、资材制造、建造施工、完工使用、改造、解体废物、再设计。

1整体建筑理念的更新

当今,建筑学发展正在经历巨变。建筑师经过漫长的思考,发现建筑学是一门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的艺术。人类在宇宙中的积极探索,迎来了智能机器大生产时代。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人类的一切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学无论是作为一门专业工程技术还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改革创新势在必然。新的社会需求、科学技术、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都要求建筑具备“前沿化”的特质,当代建筑渐渐成为时代的主角。

2生态建筑观的含义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学作为研究环境与建筑的一门学科占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然后通过对系统内的各种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形成一个良好的能源物质循环,这个过程叫做生态建筑学,同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出生态建筑观理念的原则。生态建筑观理念在建筑设计的应用过程中,为了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需要对建筑物的选址、空间结构体系等环节要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加强对自然植被的有效利用,从而减少在建筑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物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生态化模式概述

生态化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建筑设计更加的节能、环保、绿色,让整个建筑设计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建筑设计来说要从项目方案、规划、技术、施工各方面进行考虑,根据生态化观念进行方案的优化、科学的规划、技术的提升、合理的施工,让整个建筑设计符合社会绿色发展趋势,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创新生态观下的建筑科技管理

4.1合理进行规划选址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观这一理念,首先,合理进行规划选址作为关键性的工作,需要严格合理地遵循生态建筑观理念,从而为了实现周边环境和建筑设计相统一。在进行规划选址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实际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建筑设计施工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施工的科学合理性,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可以考虑讲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来,从而对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突出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理念的应用,为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统一和谐发展提供保障。针对部分需要重新建造和设计的建筑物,需要考虑原有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和新建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制定和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这不但能够突出新建建筑物的特点,还能有效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使新建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能够融为一体。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物的选址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建筑设计和周边环境和谐发展。

4.2室内生态化设计

建筑室内设计直接影响着居住人们的舒适度与环境的美观程度。首先是针对中庭设计的生态化要考虑到中庭在整个居住环境中的作用,让中庭实现光线进入与空气流通的作用。通过利用光线的反射设计相关的装置来收集阳光,让光线进入室内,同时进行相应的通风排气设计,利用物理原理结合当地气候与地势问题进行自然风的引入,实现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助于室内湿气与浊气的排出,降低机械通风与空调抽风、降温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绿色植物的摆放设计。绿色植物进入室内与中庭相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同时还能够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来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让居住者处于一个健康的环境中,能够时刻与自然相结合,拥有健康的体魄。其次是缓冲空间的生态化设计。所谓缓冲空间是室内外的缓冲地带,也是很多居住者日常的活动地带。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生态化概念的引入,利用好太阳能、风能进行保温、通风,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对此在进行该区域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地采用一些环保材料,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进行空间的保温,利用好地势、气候特点设计通风口,实现空气的对流,为居住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缓冲环境。最后,室内环境整体的规划统筹,设置相应的室内绿化区域,做好整体建筑的通风、太阳能的采集与储备,做好自身建筑物的循环利用系统,例如雨水收集转换成可以用清洗、浇灌绿化的水资源,减少生活用水的浪费。将整个建筑物室内当成一个生态化系统进行相关建筑设计,实现最大化的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4.3设计空间结构体系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观这一理念,对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并且需要融入生态建筑观理念,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性。在传统的空间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建筑结构稳定性因素,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需要在设计建筑物空间结构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态建筑观理念的应用,加强对能源消耗、气候条件等因素重视程度。建筑的内部功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平面布置得到体现,去掉东侧部分,形成“凹字型”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形状是根据深圳的气候条件,为了实现自然采光、通风效果,通过使用计算机的自然通风模拟、自然采光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平面布置,“凹形”字形的平面能提供更多与室外直接接触的墙面,为自然通风和采光创造良好的条件。凹形字形设计朝东南方向,以此来迎接深圳常年风向即东南方,在此基础上,两个空间稍微分开,加强了室内构造穿堂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模式更适合城市化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创造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建筑与发展趋势之间的相互和谐,针对当下建筑行业中不适合城市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优化改善,以人为本,提升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舒适程度与可持续发展性,打造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建筑设计方式,为人们打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推动建筑行业更具深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文娟.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研究[J].居舍,2019(12):111.

[2]戴松波.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150-151.

[3]彭菊.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解决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5):66-67.

[4]文涛.浅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