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金属矿山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防治

高德泉、罗小青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是影响职工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不利条件,通过预先进行职业病因素的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影响员工健康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噪声是金矿采选工程中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对职工的健康影响极大。本文针对金属矿山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属矿山;职业危害;检测;防治措施


1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

金属矿山采选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岗位较多,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打眼工需近距离操作凿岩机,虽采用喷水湿式打眼,但受供水量不足,水压过小等因素限制,现场作业点粉尘浓度较高;②爆破工在采场爆破后排险时,现场存在大量的浮尘,虽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但效果有限;③石灰乳化、粗碎、破碎以及球磨区域由于设备密封性较差和管道磨损破裂,逸尘点较多,导致现场扬尘较多;④电焊作业时,电焊工需低头近距离观察焊点情况,容易直接接触到电焊烟尘;⑤现场凿岩机、电车、球磨机、破碎机、浮选机、石灰乳化等生产设备布置较为集中,且设备本身属于高噪声源,所在区域大都属于局部受限空间,而人员需近距离操作设备或定时对设备区域进行巡检,因此相关职工接触噪声强度容易超标;⑦井下爆破一般会预留充分时间进行爆破区机械通风排烟,同时作业点设置局部风扇强化通风,残留“炮烟”等毒物含量一般较低。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以及企业责任意识的薄弱,导致金属矿山相关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职业健康体检开展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存在应付上级检查的观念和心态,体检项目缺检、漏检,人员体检率较低,存在避重就轻等现象;②对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禁忌证和与职业相关异常的人员,缺少调离危害岗位、复查、诊断等资料,后续工作空白较多;③缺少外包人员相关职业健康检查资料。

2金属矿山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

以某金矿作为研究对象。该金矿包含采矿和选矿厂,日处理矿石150t,产品为精金粉,年产量约6000t。本文针对该金矿采选作业噪声危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方法

(1)职业卫生调查

对该金矿工人的接噪、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调查。

(2)噪声检测

分为工作场所噪声检测和工作人员个体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主要对每一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声级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个体噪声检测按照工作岗位进行。本次检测所有噪声作业点39个,个体声级剂量仪的测量工人数量占接噪工人总数的189%,连续3d采样。

2.2结果

(1)工作场所噪声声级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噪声作业点39个,22个检测点噪声声级超过85dB(A),占564%。采矿的运渣工序及选矿浮选、精粉压滤、浓密、尾矿压滤、尾矿运输等工序部分岗位噪声声级低于85dB(A)。该矿噪声主要为机械性噪声,同时伴随着强振动,其中噪声声级较高的场所主要集中在采矿工艺的凿岩机、卷扬机、空压机以及选矿工艺的磨矿车间。

(2)个体噪声8h等效声级测定结果

该金矿接触噪声作业87人,噪声Lex,8h757~1035dB(A)。噪声作业岗位12个(49人),其中噪声超标岗位8个(31人)。采矿钻工工作场所均为Ⅳ级(极度危害)岗位,选矿自磨工为Ⅲ级(重度危害)岗位,26#坑卷扬工、选矿厂球磨工、重板皮带工均为Ⅱ级(中度危害)岗位,竖井卷扬工为Ⅰ级(轻度危害)岗位。

(3)职业健康监护及防护用品配备

该矿121名接噪工人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接噪工龄1~3年。各工种职业健康监护及噪声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如下。

工种:卷扬工、钻工、空压机工、重板皮带工、自磨工、球磨工、浮选工、精粉压滤工、浓密机工、尾矿压滤工。用工类型:外协工(36人)正式工(51人)职业健康监护: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依据GBZ188—2014要求,检出噪声性高频听力下降5人,职业禁忌证4人(自磨工2人、重板皮带工、球磨工各1人),均调离原岗位。个人防护用品:无护听器、防噪耳塞(3M)

3金属矿山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本调查显示,高声级噪声场所主要分布在采矿凿岩、卷扬机、空压机和选矿磨矿车间,噪声声级最高为井下凿岩机场所[1075~1085dB(A)],应作为金矿采选工程噪声防治的重中之重。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噪声Lex,8h超标率高,采矿钻工(凿岩机)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高达100dB(A)以上,属于极度危害岗位。其噪声超标主要由于井下凿岩作业时,矿石材质坚硬,凿岩机在矿石上钻孔,钻头与矿石之间发生较大的机械振动,产生高强度噪声;井下作业空间狭窄、封闭,声波较地面集中,同时巷道四壁坚硬致密,易使声波反射,同时接噪人员作业时间长,无休息区,进一步加重了噪声的危害程度。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噪声职业禁忌证4人,复查后调离噪声岗位,说明选矿作业人员受噪声的危害较大。而井下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声级更高,时间更长,且未配备护听器。由于外包单位对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认识不足,未组织外协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此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大疏忽和隐患。金矿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主体,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与外包单位签订职业病防治责任书,加强对外包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落实。采矿作业人员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噪声聋,故应采取措施,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水平。首先,进一步革新工艺,加强各类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同时对于大型机械设备做好防噪减振措施,减少作业人员接噪时间。其次,金矿企业应要求外协单位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改善凿岩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尽量在保证通风量的情况下,减少局部通风机的数量,降低噪声声级。第三,为外协工配备合格的护听器,并督促正确使用。佩戴护听器可以减低噪声,但是结合现场情况,矿下作业人员作业繁杂,佩戴防噪耳塞从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工人的工作。矿下工作地点潮湿、闷热,佩戴防护用品加剧了工人的不舒适感,影响矿下有效信息的传递,如顶板噪声、车辆报警声等。因此,改进防噪用品,使其在不影响工人工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抗噪作用,并应密切加强安全事故等警示和相应的防范措施。第四,噪声超标岗位的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周期应为1年,其余噪声作业岗位体检周期为2年,体检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4结语

综上所述,金属矿山现场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主要有炮眼中毒、高温中暑、酸碱腐蚀等,需关键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噪声、手传振动。金属矿山采选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岗位较多,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应遵循粉尘处理的“隔、水、密、风、护、管、教、查”方针,以及噪声处理的隔离噪声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护、检测和评价工作,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同时,公司应加强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继续提高个体防护意识和水平,在控制噪声源、振动源条件有限时,通过加强最后一道防线的个体防护手段,尽可能降低对职工身体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试论职业病危害评价与安全评价的整合[J].尚凯,褚钰莹.科技风.2020(10)

[2]浅谈噪声危害及防护(中)[J].王生.当代矿工.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