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火电建设项目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浅谈如何加强火电建设项目管理

刘旸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 063028

【摘要】根据大型火电项目建设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对工程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加强招标过程管理、工程造价日常管理、设备催交催运、施工质量管理、进度计划、施工全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火电建设项目、过程管理、建设目标


火电建设项目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随着集团公司对工程建设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对工程建设目标已从传统意义、计划经济时代注重以工艺质量为主提升到更注重工程内在质量、移交水平、移交后的稳定运行,更注重技术指标、工程造价、投产后的综合经济效益上来。因此,从项目立项、设计、招标采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每个项目、每个阶段、每个方面、每个层次都要科学组织、精心安排,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实现“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工程建设目标。下面,就如何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招标过程管理,严格采购及资金支付方式。在工程招标采购过程中,规范招标管理,选择合理的采购及资金支付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家、上级公司有关招标采购管理规定,按照采购工作的三级管理模式、流程以及工程节点编制招标采购计划,合理确定招标方案和标段划分,参照集团公司合同范本,规范招标文件编写及招标控制价格。二是招标文件必须对承包范围、价款支付、结算方式、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和索赔等主要条款约定清晰并做好标前、标中澄清答疑工作,不能产生歧义,消除因招标文件编写质量不高给合同履行埋下的隐患。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公司集中采购平台的优势,相同类型的设备和材料,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双方要约定合理的交货进度、资金支付进度及比例,减少资金沉淀,确保投资规模不超过年度批准投资额,避免在同一时期产生大笔资金支付,造成资金压力增大。五是在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进度、设备到场时间、调试完成时间,严格按合同要求及工作流程,支付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以及设备费用。

二、加强工程造价日常管理和实施管控,切实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成本及投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造价日常管理,明确造价控制目标,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分类。一是建立健全造价管理日常台帐,按照单位造价控制要求,有序开展对标工作,做到与集团公司的标杆对比,与执行概算单项费用对比,与同类型机组先进指标对比,实时掌控超概项目、节省费用项目情况。二是在日常合同管理、付款核对和结算盘点工作中,侧重预计总投资与执行概算(设计概算)、集团标杆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对执行概算控制风险进行预测,对新增项目和设计变更进行说明,促进建设全过程分类分项造价对标管理的常态化。三是及时对建设过程中的造价偏差预警和调控进行总结考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偏。四是强化财务预算和业务预算的刚性,严控项目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等各项费用,增强控制造价的主动性。五是实施工程经济活动全过程监察,监察审计人员在三级集中采购招标、合同谈判、现场工程量签证和工程结算等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审计,保证工程各类经济活动阳光、透明运作。六是充分发挥设备监理、设备监检、设备催交、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服务单位的技术优势,为项目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安全管理和造价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降低工程造价超概的风险。七是加强进度款结算控制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如实上报已完工程量,相关人员认真审核,防止工程款结算超冒现象发生。

三、加强设备催交催运,确保关键物资及时到位。设备的催交催运是基建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做好设备、材料催交催运的全过程管理。一是严格按照设备监理合同、监理规划和监检大纲、三方监理协议约定的要求,积极组织、协调设备的监理、监检、催交工作。二是按照一级网络进度计划,做好设备到货计划安排,集中精力催交影响主线进度的关键物资,做到既不影响工程建设,又不造成提前到场、过度堆放等情况引起的费用增加。三是加强与生产厂家联系,详细准确的掌握厂家排产计划,确保工程进度的连续性。四是出现设计变更、材料代用、进度调整等可能导致材料供需变化的情况时,专业人员要及时组织物资代保管、施工单位进行设备材料盘点,根据需要调整计划,努力做到供需平衡,有效防止漏订、误订、重订情况发生。

四、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方案及措施。对任何建设工程而言,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坚持“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机制,将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调试单位及设备供应商全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体系作用。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统一管理。三是强化设备监造、设备验收环节,防止有质量问题的设备入厂,将设备问题处理在制造厂内,确保设备功能健全。

四是对工程施工重要工序、隐蔽工程及各阶段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加强质量管控,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强化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五是严格落实“上道工序不验收,下道工序不进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全面实现质量把控的闭环管理。六是对易影响技术经济指标、易发生质量事故和缺陷的工艺进行重点管控,制定专题防范措施,提高重点项目的质量验评等级。

五、严格进度计划,确保节点可控在控。正确处理进度与安全、质量的关系,科学、有效、合理地控制工程进度,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现场的协调,严肃一级网络进度计划的实施,详细制定二级网络进度计划,合理组织人工、机械、资金,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并在合理安排工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短施工工期。二是根据里程碑进度计划,严格编制和审查施工综合进度计划、专业施工进度计划,包括相应的图纸、设备等交付计划,实现对工程的计划、进度的全面控制。三是通过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议,结合工程例会及监理例会,建立年、季、月、周进度计划检查落实会议制度,盘点计划完成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四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对进度计划实施有效的控制。

六、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确保机组移交后稳定运行。为避免工程移交生产后出现设计、设备及施工缺陷,自动及保护投入率低,机组参数不达标,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稳定性,甚至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发生,必须要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一是严格图纸会审,逐项排查,落实强条、通病防治等各项规范,细化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设计深度。二是加强设备质量管控,建立质量监督网络,开展关键点见证,重视供应商绩效评价,定期对委托的设备监造单位的监造报告进行审查,促使供应商提高物资质量。三是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建建立量化指标,对工程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推动工程管理持续改进。四是加强节点验收管理,对验收程序不到位,发现的各类缺陷问题加重考核。五是强化竣工验收把关,全面检查工程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调试、生产准备情况,保证机组移交生产后系统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