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张海巍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期因头痛于我院入院治疗的32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脑脊液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和脑脊液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MRI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肌酸激酶(CK)水平较其余两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对照组患者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乳酸(LA)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上,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可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脑脊液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临床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感染侵害患者的大脑和脊髓,患者的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威胁。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是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关键[1-2]。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分析均具备一定诊断价值,本研究共选取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旨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开展研究的时间是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观察组对象是该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4~56(39.56±2.33)岁。对照组对象是同期于我院就诊的32例头痛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23~57(39.65±2.47)岁。两组相关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MRI检查:观察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1周和出院前1周进行检查,使用的检查仪器是西门子3.0T核磁共振仪,部分患者行增强扫描。对照组患者的MRI检查次数保障超过1次。

脑脊液分析:使用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分析,具体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对照均严格根据说明书要求,检测三项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乳酸(LA)。

1.3观察指标

对MRI的阳性诊断结果进行统计,计算MRI检出阳性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的脑脊液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并将三种感染类型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LDH、CK、LA水平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25.0,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计数和计量资料表示方法分别是n/%、5ff666ef252ec_html_8e47af67ff624080.gif ±s,检验方法分别是卡方、t,统计学结果P<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比较观察组各类型脑膜炎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MRI检出阳性率

观察组的MRI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MRI检出率比较[n(%)]

组别

阳性

检出阳性率

观察组

病毒性脑膜炎(n=26)

25

96.15

化脓性脑膜炎(n=24)

24

100.0

结核性脑膜炎(n=28)

28

100.0

对照组(n=32)

2

6.25

x2

97.227

P

0.000

2.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脑脊液相关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LDH水平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CK水平较其余两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对照组患者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LA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脑脊液分析相关指标比较(5ff666ef252ec_html_8e47af67ff624080.gif ±s)

组别

LDH(U/L)

CK(U/L)

LA(U/L)

观察组

化脓性脑膜炎(n=26)

70.26±2.38

15.43±2.26

51.46±5.38

结核性脑膜炎(n=24)

85.74±2.16

9.69±2.27

53.62±5.47

病毒性脑膜炎(n=28)

15.49±2.08

1.05±0.16

10.22±2.26

对照组(n=32)

15.45±2.23

1.04±0.27

10.21±2.03

F

5.268

6.052

4.857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血管,临床上要及时进行鉴别和诊断,否则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用MRI的检出阳性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检出阳性率上可达到100.0%。从脑脊液分析结果上来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最高,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最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乳酸最低。通过MRI检查可以获得全面图像,并提供全方位的诊断信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又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软组织结构[3-4]。脑脊液分析是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乳酸水平的检测可以鉴别感染类型[5]

综上,将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运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上可鉴别感染类型,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以保障治疗效果的有效性,故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7日

参考文献:

[1]张元立,阮素娜.观察分析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2020,44(03):33-35.

[2]王克江,李平.脑脊液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01):61-63.

[3]孟令松.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8):25-26.

[4]刘旺.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5):10-11.

[5]张婷玉,宋振强,胡亚萍,等.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