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西药的药理学药性及其应用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抗菌类西药的药理学药性及其应用分析研究

王卓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082

摘要目的:研究抗菌类西药的药理学药性与具体应用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抗菌类西药使用患者,病例数60例,纳入时间段2019年6月~2019年11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管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式开具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用药,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运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用药的观察组患者,用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严格根据患者症状、药物药理学药性向患者开具药物,可以有效促进药物治疗效果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抗菌类西药;药理学药性;应用

引言:阿莫西林属于临床中常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吸收性、稳定性以及杀菌性,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价格相对低廉深受治疗者的青睐。此外,阿莫西林又被称为羟氨苄青霉素,与氨苄西林属于同一类型药物,其抗菌作用、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同,不过该药物的杀菌效果、起效速度均高于氨苄西林。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需要纳入60例抗菌类西药使用者,对照组患者(n=30例)运用常规方式开具抗菌药物,患者年龄≥18岁,≤78岁,平均年龄(47.33±1.22)岁,患者男女占比18例、12例,观察组患者(n=30例)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用药患者年龄≥19岁,≤74岁,平均年龄(47.99±1.36)岁,患者男女占比17例、13例,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式开具抗菌药物。

观察组患者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用药,具体实施如下:(1)确定患者适应症,开具药物前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症状与药物过敏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抗菌类药物。而抗菌药物的种类多样,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了解该药物的药理学药性、抗菌性以及耐药性。(2)抗菌药物的种类不同,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均存在差异,为了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开具药物前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动学,从而确定服用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1]。(3)保证抗菌类西药配伍合理性,喹诺酮、B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协同作用,可以与克林霉素、大环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拮抗反应发生率。但是,如果和钙、镁以及锌类药物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抗菌药效。(4)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联用,阿莫西林可以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心脏内膜炎,该疾病运用阿莫西林药物治疗时可以同时运用红霉素、洁霉素,从而有效降低内膜炎的病菌浓度,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该药物还可以与奥美拉唑药物联合使用,有效杀灭幽美螺旋杆菌,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2]。不过,与避孕药同服时会降低药物的使用效果,主要因为该药物会干扰避孕药在胃肠道中的吸收作用,药效会随之降低,容易造成避孕失败。

    1.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观察指标为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升研究效果,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观察指标中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用(分)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效果为95.11±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效果80.13±2.11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评分为80.23±1.2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评分89.25±2.0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与腺嘌呤核糖苷酸的性质相似性度比较高。通过对该药物化学结构分析可以得出阿莫西林为氨基链青霉素。此外,阿莫西林药物不易溶于乙醇中,但是可以与白色结晶类粉末相溶,味道微苦,比旋度在2900~3100之间。阿莫西林药物的抗菌效果与6-氨基青霉烷酸有较大关系,可以在B内酰胺环结构中起作用,而B内酰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以与之结合的靶位点,从而有效抑制细胞壁的黏肽合成酶作用,在短时间内使细胞壁膨胀破裂[3]。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类的青霉素,在多个方面与氨苄西林有较高的相似性,如抗菌活性、抗菌谱等,不过阿莫西林药物的耐酸性比较强,作用效果也会随之提升,该药物的半衰期在61min左右,若患者具有脑膜炎疾病,需要禁止使用该药物。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阿莫西林药物的杀菌效果比较强,比其他药物的穿透性高,可以直接穿透细胞壁。该药物的使用方式为口服,患者服用后该药物的内酰胺会在短时间内溶解于水中,从而生成肽键,而肽键在短时间内会与转肽酶相结合,起到抑制转肽酶的作用,转肽酶活性降低后与细胞壁的合成作用会受到阻碍,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会形成一个球形体,在水分的渗透作用下膨胀,最终导致死亡。阿莫西林药物在杆菌、球菌、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中的作用效果比较强,药物服用后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杀菌、抑菌作用。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根据药物药理学药性结合患者症状开具药物,可以有效促进药物治疗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文翰,陈学军,郎伟军, 等.多糖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5):534-538.

[2]王超亚.我院11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总结分析及安全用药合理化建议[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4):75.

[3]覃如娜.抗菌类医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用药中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5):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