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的应用

焦艳 李艳军 谢艳艳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究安全转运程序管理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1月到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高危儿中选取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患儿一共300例,然后对其展开研究,将这些高危儿平均分为两组,对于A组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护理方式,对于B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常规性质的转运管理,期间医护人员需要记录A、B组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情况、转运效果等等,以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这一组高危儿转运成功率更高,家属对于转移到满意度更高。A、B组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安全转运;程序管理;高危儿


根据相关统计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有着2000万新生儿,而其中就有着10%-20%左右的新生儿位列于高危儿范畴,而高危儿转运过程中又往往容易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或者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导致高危儿在转运过程生命体特征受到损害[1]。由此,有效提升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则成为了提升高危儿存活几率的重大保障,以下则是对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实际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中选择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高危儿一共300例,医护人员对这些高危儿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类,发现这些高危儿中早产儿有着8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这有着74例,患有重症肺炎的有着65例,其余的高危儿皆是因为其他方面的疑难重症而被判定为高危儿[2]。这些高危儿中,男性新生儿有着185例,女性新生儿有着115例,从整体的数据上来看,新生儿的日龄大约为1-31天,体重平均为(2890.01±521.45)g,高危儿在病理特征、日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儿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1.2方法

将这300名高危儿平均随机分为A、B组,在转运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我院医护人员则需要对两组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的相应指标进行记录。A组高危儿采用的是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具体而言,需要医院中相应的医护人员在院长的带领下成立高危儿转运程序管理小组,对于小组中所有的成员均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在培训期技术之后,经过考核合格之后的人员才能参与到本次的研究中来,且所有的成员均要每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模拟训练,以保持自身所具有的技能不退化,要懂得如何使用相应的设备[3]。且医院还需要建立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让医护人员在实际的转运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内容进行相应的管理,维持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的生命体特征,提升高危儿转运成功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高危儿转运的交接单,以此来确保患儿的转运安全,需要明确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各医护人员的责任,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明确高危儿的信息资料,加强高危儿转运质量控制[4]。明确医务部、护理部→科主任、护士长→可是转运质控医师、护士等责任体系,严格监管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对于B组患者而言,采用的则是常规性质的转运管理,而护理人员同样需要有效保障高危儿的生命安全,争取高危儿的救治时间。

1.3观察指标

记录高危儿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转运效果、转运满意度等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2.结果

A组高危儿转运过程效果明显更好,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更少,家属对于转运的满意度明显更高[5]。详细结果如下所示:

表1:A、B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项目

设备故障

氧气中断

输液管堵塞或脱落

A组(150人)

0

1

1

B组(150人)

1

2

3

注:P<0.05

表2:A、B组高危儿转运效果比较

项目

转运成功

转运失败

有效转运率

A组(150人)

147

3

98%

B组(150人)

138

12

92%

注:P<0.05

表3:A、B组高危儿家属对于转运满意度的比较

项目

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度

A组(150人)

82

66

4

98.66%

B组(150人)

76

65

9

94.00%

注:P<0.05


3.讨论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运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以上研究表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确实能够在高危儿的转运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更小,转运成功几率以及家属对于转运的满意度也明显更高,且对比于常规性质的转运管理有着明显的差异。由此,经过我院研究认为安全转运程序管理适用于高危儿的转运,能够有效保障高危儿的生命体特征,帮助医生们争取救治高危儿的时间,在这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国兰,桑翠花,张永杰.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程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8):2853-2856.

[2]黄芳,朱慧娟,黎曙霞.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9):146-148.

[3]罗婵,周凯泳,梁妮.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8):83-85.

[4]裘文娟,陈肖敏,俞永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1):58-61.

[5]高琦,田秀英,郑军,张银柱,张馨丹,王晓鹏.317例新生儿转运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