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PICC相关性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 PICC相关性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高慧 梁西云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PICC置管治疗患者采取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涉及时间段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主要是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90例,基于患者护理方式差异来开展分组,采取普通护理的患者作为普通组,采取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PICC置管治疗患者在临床中采取科学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PICC;相关性感染;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PICC指的是由头静脉、贵要静脉与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尖端定位于患者上腔静脉中下1/3的导管。PICC能够运用在临床早产儿、化疗、胃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刺激性药物的治疗当中,可获取一定治疗效果[1]。但患者留置PICC后,在不注意护理的情况下患者很有可能发生相关性感染,对患者的治疗预后不利,所以临床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本次研究对患者开展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护理,下文将汇总详细研究信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涉及时间段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主要是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90例,基于患者护理方式差异来开展分组,患者可以分成研究组与普通组,两组均含有45例患者。研究组男、女病患的数量比为23:22,患者年龄处在35-70岁区间,年龄平均区间为(46.18±1.38)岁。普通组男、女病患的数量比为24:21,患者年龄处在36-71岁区间,年龄平均值为(47.52±1.43)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普通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留置PICC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研究组采取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护理,具体内容有:(1)在结构上管控质量:科室构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并构建感染管理责任体系,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每位护理人员都积极预防感染。同时科室构建感染监控小组,监控小组负责对PICC置管护理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进行管理,并对感染诱发因素进行把控。(2)在过程中管控质量:护理人员在进行插管、静脉输液以及敷料更换等操作前后,均需要按照六部洗手法来清洁双手。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与穿刺技术准则,穿刺人员需正确穿戴无菌隔离衣和无菌手套来上岗操作。护理人员合理运用消毒剂消毒,且需等到消毒剂晾干之后再进行穿刺。(3)在结果中评价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每天评估患者置管治疗的情况,观察患者穿刺点部位是否出现渗液、红肿、皮疹等症状,若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压痛、渗液等感染症状时,监控小组需对当日护理操作进行回顾,查找引起感染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相关性感染包括静脉炎、导管细菌定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全身感染[2]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运用临床医学统计软件SPSS 25.0来分析数据,计数数据运用百分比来表示,卡方值实施检验,p<0.05,表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为6.67%(3/45),其中静脉炎比率为2.22%(1/45),导管细菌定植比率为2.22%(1/4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比率为2.22%(1/45),全身感染比率为0.00%(0/45)。普通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为15.55%(7/45),其中静脉炎比率为4.44%(2/45),导管细菌定植比率为4.44%(2/4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比率为4.44%(2/45),全身感染比率为2.22%(1/45)。研究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普通组,x2=8.884,p=0.001。

3.讨论

PICC相关性感染指的是在患者置管治疗期间,在置管局部发生的感染、全身感染以及潜在感染,患者存在临床症状的感染也属于相关性感染。感染会对患者的输液治疗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且会提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使得患者治疗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临床需要积极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3]

普通护理仅能够维持PICC治疗的开展,护理整体效果较差。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体系近些年被应用在临床中,PICC置管治疗当中进行结构、过程与结构的质量评价,可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结构质量管控中有效创建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可以为感染控制树立框架,确保感染控制可以有序进行。过程质量管控可以不断细化护理细节,使得护理操作实现规范性。结果质量评价可以掌握护理情况,并不断完善感染预防措施[4]。结果表示研究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普通组,由此可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护理效果优于普通护理。

总而言之,PICC置管治疗患者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可以有效预防相关性感染,为患者治疗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伟, 杨芬, 张丽娜,等.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69(03):68-71.
[2]李玉佳, 李昊儒, 张莉.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031):3773-3777.
[3]裴理辉, 柴宇霞, 王月芹,等.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估模式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7):3523-3527.
[4]高宗存, 许翠萍.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9, 32(09):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