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潘登化

安龙县普坪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经常会存在知识和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显然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小学数学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工作者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更严峻地面临着需要全面推行改革的现状。教育学家认为,数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它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快地接受理解知识点,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在现实政策的推行中,教育工作者还是会受到重重阻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占了绝大多数内容。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偏小,思维模式还不是很完备,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理解力上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完全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小学数学的授课时间过长,教师讲得很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较低,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造成厌学心理的产生。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初步接触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更多有趣味的素材,多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生活中的种种实用性强的种种数学问题,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养成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图形形状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玩具箱中找到一件方形的和一件圆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来进行类比。第二天学生把玩具带来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比组内其他学生的玩具,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球必须是圆的,如果是方的会怎么样,从而引发学生对形状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利用这点可以借机向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上的知识,使他们了解图形的特点并进一步思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总结,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仅仅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忽视了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不爱做作业,对此提不起兴趣,以至于对作业敷衍了事,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布置一些更加有趣的作业。比如,在“100以内加减法”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帮父母买菜或者买生活必需品,让学生记录自己带了多少钱,买东西用掉多少钱,都是怎么用掉的,最后应该剩下多少钱,并与手中剩下的钱数进行核对交还给父母。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也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方法

1. 将生活知识带入到课堂中。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学好数学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传播这样的思想,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元素,并将抽象化为具体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例子带入课堂,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因此,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必备的生活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有用的观念,对学习更为感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3.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数学问题不仅仅是理论,很多时候也在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并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改善学生对于数学的枯燥印象。小学生通常好奇心比较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紧张或者表述不清的时候,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厌烦和斥责的态度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甚至有可能导致厌学,对教学效率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清这一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 通过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勾起学生的胜负欲,从而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数学竞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增强学生的紧张感,并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好成绩,但竞赛的结果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值得鼓励,而不是对失败的学生冷嘲热讽使其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能取得好成绩,对学生来说可以获得荣誉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胜负欲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对于失败的学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并鼓励学生下次努力,争取在下次的比赛中获得胜利。通过这样的考察,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水平更有把握,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面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四、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提升自我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也要把生活和课堂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海永.走进生活,让小学数学洋溢生命气息[J].好家长,2017(50):76.

[2] 张媛.生活———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7(61):118.

[3] 王瑞梅.小学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中华少年,2019(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