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评价改革及其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初中学生评价改革及其问题

王丛丛 陈胜华

禹城市辛寨镇中学 山东 德州 251200

摘要:在之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并依据学生成绩的高低来对其进行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被定位“优等生”的学生,教师会给予高度重视,进而会更加努力学习。而被教师定位为“差生”的学生自尊心方面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出现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等情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多角度、多方向为着手点,并以导向性、激励性、筛选性、甄别性等为主要核心依托,推动学生评价改革稳步向前。根据现阶段初中学生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应当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地解决策略。进而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帮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生;评价改革;问题;策略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新的评价观念已深入人心。当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之前的评价方式中的甄别功能进行淡化,反对单一只注重依照成绩来选拔学生的评价方式;反对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反对用学生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然而,在对学生评价策略进行改革和挑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评价方面。评价结果有些过于形式化,还有些并不符合实际现状,过于自欺欺人。评价是学生成长发展与被社会认可的重要衔接,特别是终结性的甄别评价,可以说是人才培养、人才选用的重点衔接口。因学生的评价方式会涉及各个方面,所以学生的评价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1. 初中生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分数制改成等级制,并未改革实质内容

现阶段,我国中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将之前传统的分数制改为等级制。此制度将学生的各科的考试成绩、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综合素质等几方面评价方式调整为A、B、C、D四个等级进行呈现。[1]虽然从表面来看等级制,是不在显现学生学习成绩,降低了学生自尊心受挫的情况。但是改为等级制后,在实质内容方面依旧和分数制一样并未有所调整。并且,大部高中为了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学习成绩,依据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招生。

  1. 质性评价并未落实,阻碍改革发展进度

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锻炼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质性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后好评度最高、最新颖的一种评价方式。质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学习日记、档案袋、情境测验、学生成长记录表、操行评语、行为观察记录等。[2]而由于教师日常工作内容较多,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及时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教学评比等,同时还要对自身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新,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档案袋、成长记录表等。使得质性评价方式一直停留在表面阶段,无法进一步落实到对学生的评价中。

  1. 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评价

在之前的评价方式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知识方面的掌握,使得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化,并不能全面的将课程目标进行呈现。使课程目标失去其意义,仅成为帮助学生检验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辅助工具。[3]在课堂中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评价,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进行忽视,对于学习过程教师并未提供正确的引导及评价,导致学生学习目标及方向有所偏移。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进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造等方面关注也少之又少,将全面评价方式这一理念完全忽视,如果教师不及时对此评价导向进行优化调整,必然会导致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过于片面化或者畸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1. 初中生评价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1. 用爱评价,让理解之分浸润课堂

初中阶段正式学生行为逐渐转向成熟时期,此阶段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来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而有些学生还会明知故犯,其主要因素在于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心存疑虑。但,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想吸引其他人的关注,还有部分学生就是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教师和家长的重视。[4]在面对出现这样想法的学生,教师不能对其进行直接批评。而是要选择恰当合理的时机,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具体原因。避免只凭自身主观臆断去评价学生,降低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使得学生可以正式自己的问题,进而自觉主动地去改正自身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运用激励性、鼓励性、表扬性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及自信心,注重凸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用情评价,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根据教育学专家对初中各学校评价情况调查分析显示,大部分学校还在将升学率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并高度重视升学率,希望可以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型人才。以至于初中的课程评价标准也在以学生成绩为主要核心,此种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统一和强制性,并未对学生个体独特性方面进行尊重,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尊重。

[5]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中不仅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要给予学生充分地尊重,并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将学生作为一个有主见、有个性的人去实施评价。与此同时,还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三)用赞美评价,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需要足够的尊重,同样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就需要捋清自己的位置,并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深入学生基层,给予学生充分地尊重,改变教师的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进而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只有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及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掌握。通过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根据学生喜好探索出共同语言,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爱护。用情感的方式来感化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为,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位置。[6]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自己的日常表现来感化学生,熏陶学生,成为学生心理的疏导者,情绪的倾诉者,思想的分享者。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教师,将学生心理障碍进行合理击退。由于,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既丰富又敏感,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观培养方面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情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促进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的过程等都可成为学生评价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学生是在参与合作学习时,或者通过自主方式在探索学习知识时,或在课堂上与师生互动的过程等,教师都可将其纳入评价范围内。对此,教师在对初中生评价方式改革过程中,还要积极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用爱的方式来给予学生温暖,用赞美表扬的方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投入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完善学生的人格,并为其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吝粉鱼.浅谈初中学生评价改革中出现的几个问题[J].学周刊,2011:34-35.

  2. 张学立,谢治菊.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动因、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7

  3. 程军.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价值工程,2011:242-243.

  4. 吴标清.初中科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201.

  5. 吝粉鱼.浅谈初中学生评价改革中出现的几个问题[J].学周刊,2011:34-35.

  6. 程军.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价值工程,201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