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思想管理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思想管理教育

沈百林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摘要】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一部分,依托当地丰富的物质资源,让学生多感官、多维度体验,感受当地革命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转化为新时代高中学生内生动力的重要依托,对于本土革命文化融入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亟待得到深入探讨。

【关键词】革命文化;本土革命文化

在新形势下,在高中思想教育管理中加强我国特有的革命文化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所在的乡镇是当地有名的革命老区,承载着本地革命文化的传承的重任。如何更好的将本地的革命文化融入到思想管理教育中,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丰富革命文化内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政治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对对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路线和政治保障等进行的文化价值建构。“红色革命文化”更是我党我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各个时期形成的集物质(实物)文化资源和非物质(精神)文化资源为一体的人文内容体系。因此革命文化的内涵包括了精神文化形态,积淀了特有的战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科学性、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性。

二、完善本土革命文化内涵

本地的革命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具有革命文化的所有内涵之外,还依托着本地的革命遗迹和史料,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实践性。1930年初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是江苏省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红十四军于1929年,在如皋西来镇江安区贲家巷成立,纪念碑在江安中学和贲家巷。抗战时期,苏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一师长期活动于西来以北的如西地区,对抗盘踞在黄桥的和平军何克谦。笔者所在的江安中学的烈士纪念碑一直是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场地。这些遗迹都是体现了如皋的抗战文化和如皋人民的抗战精神。在如皋城区东部,有一座烈士陵园,它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基地之一。

三、本土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教育管理必要性与迫切性

本土革命文化依托当地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使得学生多重感官、多维体验掌握当地革命文化内涵实质,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感。

1.必要性

国家文化建设的总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本土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真实、丰富,革命文化精神内涵凝练升华,思想功能性较强,将其融入到高中学生思想教育中,是引导高中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2.迫切性

在目前纷繁复杂、外来文化不断渗透的社会中,不少中学生的思想素质贪图享乐、不愿付出。甚至有些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对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产生迷茫。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亟需用科学、有效、先进的文化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为理想信念奋斗的执著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

只有把本土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不断渗透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才能让他们了解革命精神的价值、意义的同时感受当地前辈的力量,而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在生活学习中自觉的继承革命精神,发扬奉献、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本土革命文化融入高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一)本土革命文化融入高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结合本土文化内涵及特点,结合新时代、新形式,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笔者认为,本地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途径如下:

1.增加本土革命文化授课内容,注意传统授课方式的转变。利用社团活动,老师做好思想引领,主要包括:定期召开与本土革命文化相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微信、QQ等群聊天软件互动。

2.搭建新媒体、网络平台

(1)开设本土革命文化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高质量文章。(2)开设本土革命文化自媒体如抖音等账号,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制作微视频,内容、形式注意要新颖,迎合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新途径。

3.成立本土革命文化宣讲团

由老师与学生一起组成本土革命文化宣讲团,教师主要起指导督促作用,大学生为宣讲主体。定期宣讲,打造“本土革命文化大讲堂”品牌。

4.主题团日、党日活动

牢牢把握青年团员、党员,引领广大青年,紧紧围绕本土革命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党日活动。但要注意将主题团日活动常态化,避免只在革命文化纪念日开展相关活动。(1)建立本土革命文化学习——实地调研——把握精神内涵——知行合一学习模式。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掌握本土革命文化内容,依托当地丰富的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进行实地调研,把握其精神内涵,内化于心,转化成自我行动。

(二)如皋本土革命文化融入江安中学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途径

以如皋本土革命文化为例,如皋红色教育实践资源丰富。对于如皋本土文化可从讲好系列如皋革命故事为开端,与实地参观相结合,让同学们进行实地调研,深刻把握当地革命文化内涵,使得革命文化入脑入心,转化成实际行动。在外围,开设如皋本土革命文化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推文;组织学生成立江安中学本土革命文化宣讲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定期宣讲;各班开展相关系列主题的团日、党日活动。将如皋本土革命文化多视角,多维度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文化认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

当代高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高中学生革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但国内对于革命文化融入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对革命文化内涵及意义的探讨,对于融入途径研究也较多地集中在丰富课程内容等方面。本土革命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一部分,依托当地丰富的物质资源,让学生多感官、多维体验感受本土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认同,革命文化自信。以点带面,从深入了解本土革命文化开始,加深对中国革命文化内涵的把握,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当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利兰.论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36-39.

[2]李康平.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122.

[3]唐建华.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4):1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