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平措扎西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西藏拉萨市 8500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有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扶贫,而在扶贫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脱真贫、真脱贫”措施。在扶贫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的依靠投入资金扶贫,而应该寻找适合各地实际的、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帮助贫困户开展脱贫生产,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各个部门还应该协同一致,为脱贫工程创造有利的各种条件,确保脱贫工作落实到位。
关键词:脱贫攻坚;鱼渔互济;时代背景

1、拆解脱贫攻坚问题的可行性的大时代背景概述
  背景一:藏富于民的40年改革,使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实现了双提升。各行业由统购统销到农、牧、副、渔、林(产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市场繁荣、科技发展,环境友好,政通人和,具备了兑现人人分享改革成果的大时代背景环境。背景二:脱贫攻坚纳入国家优先的重点项目——专项投入1760亿元(2018年1月~6月,同比增长了39.7%),具备了撬动杠杆的能力。背景三:鱼渔相济的理念应深入人心,“脱真贫、真脱贫”的责任心、荣誉感已成共识。
  随着“互联网+”与相关物流能力的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统购统销的优势与现实资源被单打独斗的行业从业者浪费形成鲜明对比,为脱贫攻坚设立专项国家级企业提供了实现的空间。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上述设定能力水平。以桑叶的开发利用为例:桑叶1993年被列为药食同源,国际上将其视为金叶,能防治“三高”、糖尿病、肿瘤;可经粗加工或深加工成饲料、食品、药品(中药针剂和西药)、桑叶茶等,利用率达到100%无残留或废弃物。桑树在我国分布广,纬度上从黑龙江到江浙,经度上全分布,且据不完全统计,林数为千万亩级,除养蚕季及微量制茶外,其余全部呈林下落叶而烂掉,不仅严重浪费,还因不能完全腐殖化,污染空气,易引发病虫害,易造成林火隐患。究其浪费的根源,是在没有成熟市场的状态下,无企业愿意投资研发,也不想在此投资研发的过程中错过其他赚钱的机会,即机会成本。足量可持续近乎零成本的桑叶原料,经统购统销式的战略整合,必然催生一个国家级的脱贫攻坚的专项企业航母;类似被浪费的资源型绿色原料,如秸秆、稻草、城市落叶等。
2、贫困客体数量与施援主体胆量
  2.1 贫困客体划分标准
  城乡贫困人口有四类,脱贫的环节宜一步式责任对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属地按照当地社会平均收入水准全额常年救助;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依照“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保险金”制度,安排就近就业或提供补贴至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有完全劳动能力而不愿就业的,只发给失业生活费,以上均由属地承担;针对有完全劳动能力但当地无岗者,由国家设立资源型专项企业,吸纳此类贫困群体,企业享受专项企业国家支持,盈余产值转归国家在脱贫攻坚领域调配,仍以桑叶收集、加工、仓储、物流、商企对接各环节“以岗脱贫为例”。
  2.2 挖掘可利用资源
  鉴于“统购统销”的集约力量,桑葉原料的充足,可持续和趋零的原料费,结合桑叶各产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均具有良好的竞争力(现市场近乎空白),此载体(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所具有的能量是巨大的。若此类企业在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形成联合的脱贫攻坚专项企业,必能完成此专项工作。
3、社会效应取决于职能部门的尽责
  物价部门要积极介入已放开的涉及群众生活的产品的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合乎真实的价格予以连环链式的定价,消除人为虚高。既让从业者(含业主)通过诚实劳作致富,又使社会有限的财富不致流向虚高的行业,努力降低“脱贫攻坚”专项成本,尽早实现全民分享改革成果的承诺。质监部门严控各社会产品的质量,配合物价部门价格管理,形成“同价比质量”“同质量看价格”的社会消费新观念。保护民营(私营)企业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特别是保护“脱贫攻坚”的贫困人口)的利益互不矛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互相关爱,和谐共进的风尚。立法部门可以参考“烟草专卖法”的成功法条,在不违背基本法的前提下对设立的“脱贫攻坚”专项企业予以立法保护,使其长期良性运营得到保证(注:烟草行业因其的有害性而禁止大力宣传)。设立国家级的脱贫攻坚专项企业,国家只需要出政策,然后企业由有社会担当的人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去开创,全部创立资金由企业向银行或社会筹集,利益收归国库然后在脱贫攻坚专项领域调配。国家级脱贫攻坚专项企业须按现代企业规范运作,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监管。

4、重点解决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难题
   贫困地区之所以陷入贫困,往往与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分不开。这种生存环境直接造成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困难,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消费扶贫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贫困户和消费群体之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把销售渠道打通,解决贫困户会种不会销的问题,将贫困地区产品供应和市场需求直接联系起来,打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贫困户生产的原材料和产品变成致富的收入来源。当前,解决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难题,必须充分运用电子商务。随着我国农村电商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通过电商销售自己的特色农副产品,可以帮助农户避免“跟风种植”,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依托商业电商平台开设扶贫专区,可以进一步降低消费扶贫的制度性成本。大力利用国家层面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还将开设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扶贫馆,将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农副产品、物业服务纳入电子卖场,推动消费需求与贫困地区特色产品供给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给体系。

5、大力深化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消费扶贫,关键在于贫困地区能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贫困地区一方面大多由于交通条件等自然环境制约,辖区内的农产品往往保留着自然的原生态品质,深得消费者喜爱;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程度低,其农产品存在产量低、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消费扶贫就必须大力深化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以消费扶贫倒逼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升级、最终形成成熟的产业扶贫链条。随着消费扶贫的不断推进,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消费扶贫,用市场需求订单引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不仅解决贫困地区有什么、我们买什么的问题,更是解决了市场需要什么、贫困地区生产什么的问题,用需求引导供给,保证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教育引导贫困地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培育消费优先观念。产业发展瞄准消费者所需,按市场所需合理选择产业、发展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扶贫要以销促产,市场需要什么,农户就生产什么,大力开发订单农业、农产品认种认养、乡村“微田园”租赁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以市场需求倒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用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结语:当前国内有很多极具价值的资源被浪费,应该在国家扶贫战略过程中加以有效利用,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保护,使其成为造福于民的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 向德平,华汛子.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前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 陈坚,张文良,李崴.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扶贫开发方式[J].共产党员, 2020(15).
  [3] 唐军.创新扶贫机制助力脱贫攻坚[J].新长征,2018,000(00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