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烙画的肌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3

南阳烙画的肌理探析

杨颖

郑州工业技师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1150



摘 要:为了解南阳烙画的肌理,简要对南阳烙画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南阳烙画的历史,报告了南阳烙画肌理与中国画笔墨肌理的表现。通过对两者的对比,阐述了两者在肌理方面存在的异同,强调了南阳烙画的历史价值及文艺价值。基于此,对南阳烙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指明了南阳烙画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南阳烙画属于我国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艺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艺术的研究,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拓展南阳烙画的影响范围,以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南阳烙画;肌理;中国画;笔墨;触觉


南阳烙画具有着悠久的历史,烙画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因此称为南阳烙画。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掩埋。为发扬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国家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南阳烙画不仅属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泱泱大国悠久丰富的艺术历史的物质承载体。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与南阳烙画有关的手工艺者,及烙画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缩小。对南阳烙画的肌理加以研究,可有效拓展该艺术的影响范围,使之特殊性得以体现,使之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得以提升。这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意义较大。


一、南阳烙画的概述

(一)南阳烙画是什么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工艺美术品。创作时,创作者需采用竹木、丝绢及宣纸等作为材料,以铁代笔,将其置于300℃--800℃的温度中,采用“烫烙”的方式,创作出作品[1]。传统的中国画创作方式,以笔墨作画为主。与传统作画方式相比,南阳烙画的创作难度更高,对手工艺者艺术品位及个人技巧,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以及工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中国画的创作,已与工业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加之南阳烙画关于“肌理”的创作过程较为困难,目前,以创作烙画为生存依托的手工艺者已寥寥无几。在烙画艺术逐渐衰落的环境下,如未能及时对该工艺加以传承及保护,极容易导致其特殊的“肌理”艺术不复存在,对中国文化及艺术领域造成严重的损失。可见,加强对南阳烙画肌理的研究,已经开始变得尤为必要。

(二)南阳烙画的历史

南阳烙画的产生,与某一历史典故有关。相传,西汉末年,南阳城内有一位李姓工匠,烙画手艺极其高强,人称“李烙花”。一天,工匠在树下休息时,忽然出现一位男孩跪在其身边,称有坏人追杀,求助工匠施以援手。工匠心软,遂助其逃脱险境。多年后,小男孩最终夺得政权,号称光武帝。为报答工匠的救命之恩,光武帝决定宣其进宫,赐予其白银千两,加封“烙画王”。“烙画王”所创烙画均被列为贡品,供宫内享用。自此,南阳烙画名言四海,并延续至今。有史料记载,发展至清朝光绪年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星于某次吸食鸦片后,顿生画意,随之创作了一副烙画。自此之后,南阳烙画这一艺术更加兴盛起来。发展至清朝末期,南阳烙画种类的丰富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均凭借独特的肌理,成为了烙画所体现的主题。烙画逐渐自贵族阶层,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南阳烙画流传至今,与上述传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之精细的工艺及文化价值同样有关[2]。从肌理方面分析,南阳烙画充分借鉴了中国画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传承与发扬。使得烙画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积极保护南阳烙画、使之艺术价值得到发挥,已经成为了国家及社会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南阳烙画肌理与中国画笔墨肌理的表现

(一)南阳烙画的肌理

1.南阳烙画肌理的特点

肌理指物体表面的自然肌理,不仅体现在视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触觉方面。现实生活中,大理石的花纹、墙面的装饰以及水面的波纹等,均属于肌理的主要类型。绘画领域,每一幅作品,均具有其各自的肌理。同一类型的画作,其肌理通常存在着同样的特点。产生肌理的方式较多,刮擦、泼洒、滚印、炙烤等手法,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均有所应用。南阳烙画创作过程中所应用的肌理创造方式,即为“炙烤”[3]。西方国家绘画领域意识到肌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始于现代主义诸流派兴起后,与我国相比,兴起时间较晚。南阳烙画创作过程中,对肌理问题极其重视。由于该类型的画作,需以“烫”及“烙”的方式进行创作。随着温度以及力度的变化,作品的肌理以及颜色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为提高作品在视觉方面的艺术性,南阳烙画要求以“气脉贯通”以及“流畅自然”为原则,对作品加以绘制,使作品能够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南阳烙画肌理分析

图1为南阳烙画中的山水画作品之一:

通过对图1的观察可以发现,图中的景物,主要包括古松、高山及流水三种。三种景物,都属于山水画的代表性景物。单独观察古松可以发现,该烙画作品

的肌理能够给人以流畅、沉着、有力的感受[4]。古松在画作中的形象,均以苍劲为主。采用“烫”及“烙”的方式创作,通过对力度以及温度的控制,便能够使烙画的肌理,体现出上述特点。从触觉方面分析,古松树干部分的色彩相对较淡,与树叶部分及山体部分的对比较为强烈。触摸时,可给人以凹凸不平之感。无需眼观,画作在肌理方面的美感,同样能够得到体现。

5fd968728f870_html_336903fbfd621f7f.png 艺术角度来看,南阳烙画创作的要点就是控制火候与力度,必须要做到“意在笔先、落笔成型”。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南阳烙画的艺术特征,创作者往往会从点、勒等手法入手,展现画面本身所具有的色调与层次特点,使作品产生不同 1 南阳烙画之山水画

的艺术性。在肌理表达中,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烫、烤、熏等,并根据具体的材料性质进行改进。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烙画材料,需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选材。在不同的选材作用下,烙画的肌理也将会体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在选择人物肖像画之后,为了能够让成人的形象更符合其真实特点,创作者往往会选择质地较粗的木料进行创作。在创作儿童人物肖像时,创作者则会选择木质细腻并且纹理不明显的木材。在原材料选择过程中,板面的接缝、色泽等都是艺术家控制肌理需要斟酌的重点问题。通过对这一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在南阳烙画创作时,不同材质下的肌理特征也存在差异。受木材质地的影响,烙画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烙”的方式不同,不论是“烙”的力度还是对温度的控制,都会直接影响烙画中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5]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南阳烙画的肌理机制相对宽泛。创作者应根据作品特点、材料质地等多方面要求,最终确定肌理形式。

(二)中国画笔墨肌理的表现

1.中国画笔墨肌理的特点

中国画在笔墨处理方面,讲究“大处落墨、细心收拾”。要求创作之后的画作,能够带给观赏者以气势磅礴之感。古往今来,中国的各位画家,均讲求“悟笔意于六书,参画理于笔阵”,可见中国画家对作品肌理问题重视程度之高。与南阳烙画不同,中国画要求借助画笔,以墨作为色彩来源创作作品。创作过程中如出现失误,可在不影响肌理的情况下,对作品加以修改,创作空间相对较大。为避免画作的肌理被打乱,致使作品的意境无法体现,创作者必须将需要绘制的景物熟记于心。同时,在头脑中对景物的布局进行规划及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作品的“精华”部分,体现在画作中,使画作的灵魂得到升华[6]。处理作品造型时,画家往往讲究“不求形似”,将物体的形状,控制在“似与不似之间”。采用上述方式创作,即能够使景物的特点及肌理得以体现,同时又可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提升。中国画的创作,最忌湿笔。用墨需具有遒劲、凝重的特点,以确保画作的笔墨肌理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避免作品流于俗套。

2.中国画笔墨肌理分析

5fd968728f870_html_6b13935e10b23f0d.png 2为中国画笔墨中的山水画作品之一:

通过对图2的观察可以发现,该中国画作品,与图1中南阳烙画的景物基本相同,画作中的景物,均包括古松及高山。整体来看,该幅作品仅采用少量的色彩,

便描绘出了丰富的景物。作品虽色彩不一, 2 中国画笔墨之山水画

但用墨行云流畅,无拖沓之感,磅礴大气,浑然天成。单独观察景物中的古松可以发现,创作者通过对用墨浓淡的控制,使古松不同部位的肌理,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体现了古松的苍劲之感。触摸虽无法感受到作品肌理的变化,但却能够从视觉方面,带给观赏者以心灵上的冲击。可见,该作品对笔墨肌理的处理同样较好,艺术价值同样较为显著。

(三)南阳烙画肌理与中国画笔墨肌理的关系

1.视觉肌理方面的关系

从视觉方面分析,中国画的创作,对笔墨在视觉方面所呈现的肌理较为重视。要求通过对墨水浓淡以及下笔力度的控制,使作品的肌理得以呈现,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提升。与中国画相同的是,南阳烙画对作品视觉肌理同样较为重视,要求通过对下笔力度的控制,达到改变作品肌理的目的。不同的是,烙画在处理作品肌理方面,更加强调通过改变温度的方式,改变作品的肌理。可见,两者在视觉肌理方面,即存在一定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7]

2.触觉肌理方面的关系

从触觉方面分析,南阳烙画与中国画在肌理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异同。中国画要求采用笔墨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用墨浓淡的差异,仅能够体现在视觉方面。因此,作品的肌理同样仅体现在视觉方面,在触觉方面少有表达。与中国画不同的是,烙画要求采用“烫”及“烙”的方式创作作品。该过程中,根据温度以及力度的不同,纸张本身的肌理往往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触摸时,极容易感受到创作者的用笔特点。可见,单就触觉肌理方面而言,与中国画相比,南阳烙画在肌理表达的丰富性方面更胜一筹。


三、南阳烙画的继承与发展

(一)南阳烙画既继承了中国画又发展了中国画

1.南阳烙画继承了中国画

从视觉肌理的角度分析,南阳烙画继承了中国画在肌理表达方面的特点以及技巧,使得烙画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加突出的体现。中国画用墨要求行云流畅,切忌晦涩。采用上述技巧创作的作品,可从视觉的角度,给人以舒畅、广阔、开放、磅礴之感。南阳烙画借鉴了中国画的这一技巧,要求通过对温度以及力度等条件的控制,使景物的特点得以体现,同时,使之能够与作品中的其他景物浑然一体,使作品的肌理呈现出流畅之感[8]。通过对中国画肌理处理方式的继承,南阳烙画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5fd968728f870_html_69d88847354b9732.png 现阶段南阳烙画的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南阳烙画的表现方式做进一步的细化,选取花鸟为艺术对象进行烙画创作。在这个创作阶段,烙画的表达方式与传统烙画具有很大的差别。其中,花卉的处理部分主要采用国画的颜料进行绘制,强调平涂与润染。在枝叶部分的创作中,创作者需采用烫烙的方式, 3 南阳烙画花卉图片

根据花卉的纹路特征来确定其肌理形式(如图3)。通过对图3中烙画花卉图片的观察可以发现,图片中的花卉部分栩栩如生,充分继承了国画笔墨画在肌理表达方面的优点。而图片中花叶、花篮等部分,采用了烙画的肌理表达方法,因此在艺术表达上,能够呈现出更加真实的感觉。进而让观赏者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花叶、花篮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这种创作方法下的南阳烙画肌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2.南阳烙画发展了中国画

从触觉肌理的角度分析,南阳烙画在继承中国画的基础上,又通过改变创作方式的途径,使中国画的肌理处理方式得到了发展。视觉肌理处理效果佳,是中国画的主要优势。但该类型的作品,在触觉肌理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赏析者触摸时,所感受到的基本为纸张本身的肌理。南阳烙画改变了作品的创作方式,通过“烫”及“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纸张等材料的肌理。使之作品的触觉肌理得到了凸显,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南阳烙画的艺术成就

1.南阳烙画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2011年,南阳烙画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我国现有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南阳烙画作品,主要包括《江天楼阁》、《万里长城》、《八仙过海》以及《红楼梦大观园》等。与古代相比,现代南阳烙画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木板、树皮已经不再是烙画创作的主要材料。宣纸以及丝绢等,同样被应用到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得作品肌理的丰富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与古代相比,现代南阳烙画创作所应用的技巧、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烙画的题材,同样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2.南阳烙画未来的发展建议

在全球化趋势对艺术领域的影响逐渐增强的今天,为达到继承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我国应加强对南阳烙画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视。应通过积极培养人才、加大科研力度等方式,为烙画艺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国家可与教育领域联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通过为之提供就业机会的方式,为南阳烙画的创作及其肌理表达方式的传承,提供人才支持。使该艺术的影响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南阳烙画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手段,不仅具有精湛的表现方法,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此对南阳烙画而言,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打破地域的限制,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发展南阳烙画的艺术变现方法。要从现实生活中的物象入手,采用自然形体的特征,结合夸张的表现方法来进一步彰显肌理的艺术效果,实现时尚与传统的结合,进而在古老的民间艺术手段上彰显时代的风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承,更能够实现对烙画的创新,这对于实现烙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南阳烙画以之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中国艺术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中国画相比,南阳烙画既集成了其在视觉肌理方面的优秀创造技巧,同时,又通过改革创作方法的方式,使作品的触觉肌理得到了凸显。当前,南阳烙画在艺术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为确保该艺术作品及独特的肌理创作方式,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流传,我国艺术领域必须将其视为文化遗产,对之加以保护。应在保留作品特点的基础上,将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应用到烙画的创作过程中。进一步降低烙画肌理的创作难度。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艺术的传承及发扬,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