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一米“爱的阳光”,收获一片“爱的果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3

播撒一米“爱的阳光”,收获一片“爱的果实”

黄小李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七小学 325401

[内容摘要]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温暖,最无私的情感,爱像一道不朽的光,如此美妙。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而现在的学生往往都缺乏爱心,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可时代又急切呼唤爱心教育: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阶段,因此实施爱心教育——让教育工作者撒下一米“爱的阳光”,照亮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并懂得用爱回报爱,是刻不容缓的。那么,怎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爱心教育呢?

[关键词] 爱心教育 呵护 引领 茁壮成长

  1. 以身作则,爱心先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观古今中外之爱心言论,爱心教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前提,培养学生有爱心是时代的呼唤,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爱心教育的内涵,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一个有爱心的老师,要是一个多面人。有时是师长,有时是父母,有时是兄弟姐妹,有时是朋友知己,使自己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遇到开心事时的知心人。老师要平视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风雨同行、同舟共济。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们的言行,对他们充满关爱。因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感受到爱,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收获爱,也只有收获到爱的人才懂得去回报爱。

2、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宽容能化解矛盾,宽容能使师生、生生间感情更加深厚,相处更加和谐。记得在几年前刚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学生对我很是陌生,个别的还怀有敌意。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张纸条:老师,我在你接我们班的第三天,就开始恨你了。从今天开始,你布置的作业我就不做了,即使不做,我也照样能考出好成绩。我一直都在受气,今天把这些话写出来舒服多了。看完这些,我并没生气,也没责怪这个孩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不足,抱着一颗宽容的心走近她,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并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与她进行交流——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其他同学都下楼去上体育课了,唯独她坐在教室里看书。我悄悄地走进去坐在她前面,温和地问道:“蓉蓉,你这么认真,看什么书啊?”她不吱声,也不抬头。我又亲切地问道:“你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吗?”她仍一声不吭。我提到了纸条的事,表扬她有勇气,询问其原因,可她怎么也不开口。继而我问道:“蓉蓉,你有好朋友吗?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想过找他们帮忙吗?我知道你最近很受气。如果一直这样,会闷坏的。你的好朋友知道了,肯定会很难过。”听到这里,她突然冷冷地说了一句:“我没有什么朋友!”我有些惊讶,但转瞬便更亲切地说:“你不会没朋友,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你的朋友,老师也是,而且还想做你的知心朋友呢。如果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我,我会保密,会尽量帮助你!我们来拉个小勾勾,好吗?”说着,我伸出了小指。这下她将头抬了起来,用冷漠的双眼看了我一下,但并未伸出手来。我用极其委婉的语气说道:“如果你不好意思说出心事,也可写信告诉我。”出乎我的意料,这回她竟然说出恨我以及受气的原因了。她说讨厌我平时批评她学习不够认真,男同学取笑她长得不太好看,下课时大家老在教室里玩……听了她的诉说,我轻松地笑了笑,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大胆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说:“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作为学生应该大胆地指出来……”她听后脸红到了耳根,带着抱歉的语气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写那样的纸条伤你的心!”我笑笑说:“没有关系,我也有错,你都原谅我了,我更要原谅你啦!”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渐渐变了,她不再讨厌我了,作业也认真起来了。看到她的进步,我喜上眉梢,表扬她,激励她。她很争气,期中考取得了好成绩。当我去家访时,她很大方地出来迎接我,给了我一个感激的微笑。当我走出她的家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她撑着伞,追了出来,送我去等车。那一刻,我的眼眶润湿了……可见宽容是水,是一捧清泉,能抹去一时的敌意,使人冷静;宽容是火,是一枝火把,能感化人的心灵,使人温暖;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是一种对宇宙的胸襟,是人生如诗般的气度。教师首先要宽容学生,教会学生在宽容中理解别人,感恩别人。

3、要有一颗欣赏之心

人们有欣赏的眼睛,才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也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前几天,我班的一位班干部对我说:一位女生在吃饭时把别人好的菜换走了,还引起了一场风波。我把这个学生叫来询问,学生低着头说:“我没有换菜。”看着她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心里立刻明白了,我对他说:“孩子,你向来都很遵守纪律,是个品德优秀的好孩子,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老师相信你能正确认识这件事的。”那天晚上自习课之后,她主动跑来向我承认错误,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由此可见,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欣赏之心,记住老师的职责: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爱心和感恩。

二、注重细节,用“心”呵护。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也有一颗美好但又脆弱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教师要向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像一个慈母一样爱护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在开满爱心之花的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雨果也曾经说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用如花蜜般甜美的话语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以保护,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心,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慢慢地打开心结,从此不再孤僻,不再冷漠,懂得如何去回报爱。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1、走进学生的内心,爱在细微处。

教育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教育只有在达到内心深处的影响时,注重细节,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倘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味地以说教为主,不注重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将会适得其反。就算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屈服、认错,但这只是一种外在教育过程的压力促使其做出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是不长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睁大双眼,善于洞悉孩子这个独特的世界,只有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为他们想想,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他们,成为他们的真朋友,才能让他们真正信任你。在我现在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位男生人高马大,以前在班级里经常会以大欺小,老说别人的不是,所以与大家处得很不好,任课老师也很不喜欢他。刚开始我也不太喜欢他,每次他犯错时,我总会以严厉的目光看着他,把他狠狠批一顿。时间一长,这孩子不但毛病没有改,甚至还变本加厉,更可恶的是他有时竟在班级中故意捣乱,对我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还拿凶狠的目光盯着我。我感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逐渐改变对他的态度,尝试用赏识的眼光来重新看待他,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他身上也有不少优点:乐于助人、力气大、反应快。于是在班级的饮水用完时,我会提醒他能不能为大家搬一桶水,他欣然答应,从此班级的饮水问题就靠他解决了。他的数学成绩挺好,我就建议数学老师让他当助手——帮老师批改同学的每日八题,他干得也相当积极。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强硬态度,总是对他苦口婆心,用一些真实的感人的事例来感化他。针对他老是恶语重伤别人这一毛病,我给他讲了《一颗钉子的故事》,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伤别人的同时往往也是在伤自己,而且这‘伤口’一旦出现就很难‘愈合’,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友好地去对待别人,别人也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其实老师就很信任你,是想真心地帮助你,与你做朋友,如果有你有什么苦衷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在我的引导下,那天他第一次在我的面前哭出了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或许就是那一次,就是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子,让他自己觉得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重用,从此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别人也友善多了,同学们也渐渐喜欢他了。经历了这件事情,我深深体会到了“通往儿童心灵的道路要靠信任和友谊来铺设。”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将他们教育好。

2、运用睿智的头脑,爱在用心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他们还只是一群孩子。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充分利用智慧,采用巧妙的办法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难题,不能只一味地训斥、压服,而要因势利导,心平气和,找寻问题的根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感激、信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会在教育中用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你会发现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时时都能享受教育的快乐。

3、注重互动与交流,爱在动情时。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渗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真诚相待,主动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彼此的感情。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候真的很微妙,心灵的触动,往往只在一瞬间。如果我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别人的爱。当你伸出双臂去拥抱爱之时,你肯定也会不由自主地将爱传递到他人的怀抱中。

   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出于爱心。总之,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我们不吝啬自己的那一份爱,哪怕只是撒下一米“爱的阳光”,让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感受到爱的温暖,相信我们的孩子——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天使,必定会汲取爱之营养,像绿色的小苗一样茁壮成长,长出一片浓密的绿荫,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蓬帐,结出不计其数的“爱的果实”,让所有的人都来“品尝”。




[参考文献 ]

  [1]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志建.王国维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 阳炜 《浅滩爱心教育的艺术》 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01-2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