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一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倾心一石


文 / 曼都娜


我身上戴着一枚红白相间晶莹通透的心形石。一半红如血,另一半白如玉,名为巴林石。

它产自于美丽富饶的巴林草原----我的故乡。

我在十七岁那年,离开故乡远赴京城,心灵手巧,时任美术馆雕刻师的表姐亲手刻了一枚奇美的心型石送给我,记得,同时她还嘱咐过我,此石有灵气,时刻戴在身上会保右你等。家乡有句谚语"故乡石如珍宝"。从此这枚小小的玉石一直没再离开我身上。那时候也不懂它的价值不菲,只觉得它不仅很奇美,还承载着我们姐妹亲情和我对家乡的眷恋。

名扬四海的草原瑰宝巴林石,因出产于巴林草原而得名。

巴林石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亚玛特山(有羊群的山脉)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希腊姆润河北岸。

巴林石是与寿山石、青田石齐名的中国四大珍稀名贵彩石之一。经专家评定,巴林石的质量、色泽、形态均属上乘,更在韩国和印尼的腊石之上,可同玛瑙等高档宝石相媲美。

1979年,国家轻工业部为巴林石正式命名。巴林石矿的矿床规模、品种、色泽均为全国之冠。

巴林石,矿物学名为叶腊石。据史料记载,早在八百多年前,十三世纪之时,人们已发现了巴林石。它以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腾戈尔朝禄"---"天赐之石”。在“四大印石”中,巴林石最为年轻,但因品质高,且产量逐年减少,升值潜力巨大,目前的市场价值已经高于其他的传统印石。

香港回归时,中国政府给当时回归祖国的港府赠送过由巴林石雕刻而成的,一件洁白如玉的骏马石刻艺术品,让巴林石再一次名震天下。

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中国央视,新华网,各大主流媒体曾经都报道过我家乡巴林石的今日精彩。

巴林石晶莹瑰丽,温润柔和,适于雕刻。它斑斓多姿,色彩丰富,宜于表达意境,因而成为治印、雕刻的优质石材。明清以来,文人治印成为一大雅事,于是寿山、青田、昌化等

印石风行天下,有的一石之阶重于黄金。在全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彩石品种中,巴林石是发现最

早而开发最晚的一种。

巴林石花色品种繁多,从质地颜色上区分,有鸡血石、冻石、彩石三大类。鸡血石质

地温润,透明体内含的辰砂条纹若鸡血泼洒,鲜红悦目,娇艳欲滴。鉴别石质的标准是“细、结、润、腻、温、凝”“六德”,巴林鸡血石“六德”俱佳。“金有价而玉无价”,这种石头极为名贵。为了宣扬巴林石瑰丽多姿的风采,巴林右旗特在大板镇还建立了一座巴林石奇石馆。馆内收藏展出的几百件珍品令人惊赞不已,一饱眼福。

巴林石的开采,促进了内蒙石雕工艺美术工业的发展。艺术家们根据不同石质的自然色泽、形状,精心雕刻成独具特色、意趣盎然的各种工艺品,走俏国内、国际市场,远销五大

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我心目中,巴林石就像那些我老家巴林草原上括静的女子,深情而内敛,高贵而不奢华,端庄而不张扬,秀丽而不妩媚,有着不可言说的魅力,难以名状的神韵,若有若无的灵气。让我总是对它留恋忘怀怦然心动。

我一直相信自己佩戴的巴林石是有灵性的。 我佩戴这只巴林石这么多年,每当我遇到不如意或不顺心之事或心情低落,难以平静的时候 ,就会伸手触摸它,指尖立刻感应安静与清凉。那种冰肌玉骨,妙不可言的感受,让我惊叹今世这般人石缘,瞬间感恩感念倾心倾情占据身灵,心态开始平和,宁静愉悦。

 或者,也许是因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这句话的影响,即便曾与黄金白银珍珠白玉不期而遇过,但它们就像我生命中闪闪而过的珍贵的记忆一样最终走进了首饰盒被收藏在抽屉里了,唯独我的巴林石与我日夜兼程相惜相伴至今。

忘记谁曾经说过,“其实每块玉都在寻找它真正的主人,纵然走过山重水复的人间烟火,有一天也会和你不期而遇,相约和你同享这烟火人间,那么,在有限的时光里,等侯或者寻觅,那只属于自己的玉石吧,不求地老天荒,只求一世情长”,与玉石的一次倾心相遇,是经过百转千回、踏过千山万水后蓦然回首的惊喜与感恩。人与石的长期亲密接触,石的品质秉性渐渐与人的性情合二为一,密不可分,心灵共鸣。失散多年的亲人,仍然可以凭着这块小巧玲珑的贴身物品,找回失落多年的亲情。当我们在欣赏一款千年国宝古石时,不仅仅是欣赏它巧妙绝伦的风韵,心中油然而升的更是一种强烈的亲情感。

巴林石文化是巴林文化史上灿烂的一笔,玉石也因此被赋予了卓然不凡的品质,在那碧草连天,山花烂漫的美好季节,这座古老的草原曾经举办过几次中国巴林石文化节,石文化展,让全中国的名石雕刻艺术家,石学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共商中国石文化发展大计。

由此可见,勤劳智慧的巴林人是爱巴林石的,他们不仅欣赏巴林石,佩戴巴林石,更珍惜巴林石的未来,爱它的温润,爱它的谦和,爱它的卓越,爱它的气节,甚至是只为它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万丈豪情……

此生做为一名,有幸有缘拥有一枚巴林石的女子,我是何等幸运啊,想想知足了。

我倾心巴林石,但更倾心于它的精神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