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3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胡海瑞

深圳传音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内民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显著增加。全国各地区收入水平不同、文化存在差异,造成各地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不同。文中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为着手点,分析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面临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防范



一、学习金融投资知识,提高居民金融素养水平

金融知识属于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我国居民之所以要学习和收集金融投资先关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为提升自身家庭金融财富,提升生活品质。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种类和服务类型也在与日俱增。在不久以后,每个家庭成员都必将掌握一定金融知识,参与一些基本的金融投资或者理财活动。而对于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活动而言,掌握的金融知识越多,具有较高的金融素养,在进行金融投资或者理财活动时,目标更明确,判断力也更准确,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降低金融投资的风险。研究发现,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参与高风险金融投资有着极为明显的正向引导作用。

如果居民所掌握的金融知识有限,在进行金融资产分配时就会明显感到吃力。与蓬勃发展的金融行业相比,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金融类产品特性的了解,这直接决定我国居民家庭投资的力度以及所存在的风险。目前为止,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传媒的普及,我国居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关注“她理财”、“证券中国”和“简七理财”等金融公众号或金融大咖,利用闲暇时间从网络上获取更多金融投资相关的内容,对金融产品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我国居民也可以通过观看“凤凰财经”、“财经郎眼”以及“华尔街见闻”等金融频道或财经节目,对当前世界经济走向和我国宏观调控发展方向进行了解,帮助居民提升对当前金融大环境的把控,加强风险把控,科学投资。最后,进一步扩展自身金融信息获取渠道,提升金融信息收集和辨别的能力,提前洞悉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走向和发展动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二、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制定家庭金融理财规划

(一)树立正确消费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与开放,随着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会显著增强。消费金融的主力军就是29岁以下的消费人群,这部分人群在消费群体中占比已经超过70%,因此根据自身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的消费群体主要趋向于80、90后等年轻人,他们追求个性,喜欢刺激和与众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他们超前的消费观。而正是年轻人的这种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追求推动着市场上消费金融产品的改革和创新,朝着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而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消费者一定要提升自制力,科学、理性消费,切忌盲目跟风消费,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和消费习惯;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民众消费意识的引导,采用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缩小各阶层收入差异的同时,帮助广大民众全面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共同富裕,使大家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另外,随着民众消费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为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一定要帮助民众深刻意识到消费信誉的重要性,在科学消费的同时,提升并维护个人消费信誉。

(二)制定金融理财规划

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投资理财规划好比生存指南,能帮助家庭这艘大船行驶的更稳,不惧风浪的同时,向目的地迅速进发。研究发现,我国居民家庭制定理财规划的比例很低,而且这些规划大多以短期目标为主,这对于家庭收益的合理分配和财富增值无益。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存储比例和习惯。而且存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学习、买房买车或者防病养老等。可见,家庭财产安排的周期性和预防性很强。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虽然已经开放二胎,且新生儿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但这对于减缓我国老龄化比例还远远不够,这就导致我国很多居民预防性储蓄更加急迫,意愿更强,同时也会预留出更多的资产用于银行储蓄。

我国居民家庭应该根据各自家庭收入、身体状况以及生命周期等合理规划,设置适合自己家庭的长期理财计划、中期理财计划和短期计划,等等。首先根据每个月家庭实际收支简历一份详细是家庭账本,根据每月消费特点,对自己家庭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同时根据每月家庭结余的多少,按照一定比例对每项用途进行合理划分,从而预留出合适的资金用于家庭金融投资。其次,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大额收支进行罗列,尽可能详细,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不同期限的理财计划,如长中短期等。同时留意理财资讯,寻找合适的金融投资项目,实现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尽可能实现收入和支出相匹配,在提高家庭受益的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品质。最后,意外的发生存在几率性,在一切未发生前,可以适当减少预防性存储的比例,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收益多且快的金融投资活动。

三、加强政府行业监管,保证家庭金融投资安全

政府是国家领导者,同时也担负着对金融市场的治理工作和监督职责。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居民家庭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时,因为经验、知识等的欠缺,曾出现过多起宣传不实、引诱和诈骗等类型的投资现象,而且数额巨大,为居民家庭资产造成严重损失。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严重打击了我国居民家庭对于金融投资的信任度和积极性,同时对金融机构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害怕再次上当受骗。为深化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力度,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职责,对金融投资金钩进行多方严查和监督,开设金融办、证监会和银保监会等部门,并开设举报热线,凡是金融不法行为,一经举报和核实,一律严惩不贷,秉承着从严从重处罚,尽可能维护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秩序。

此外,作为政府部门,还应适当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根据市场发展特点,设置若干金融服务咨询点,为发生金融投资纠纷的居民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和相关咨询服务,使他们在遇到金融投资问题时,能够上告有门。而收入的高低对我国居民家庭参加高风险金融投资的概率产生着巨鼎性作用。但我国居民家庭较大的经济总量并未随着经济增长而转化为较高的人均收入,这对我国居民家庭参与高风险金融投资活动的几率产生严重阻碍。而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项目,使得富裕家庭收益增长既多又快,而且收入不同的家庭,其财富积累的速度差异性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居民家庭的贫富差距。所以,为了帮助我国居民更好的参与到金融市场投资活动中,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居民切实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手中富余资金参与更多高风险投资,提升资金积累速度,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有效控制投资行业风险

(一)控制消费金融规模

1、避免过分扩大金融属性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萎靡,造成消费金融转型升级方面变得迟缓。信用过分扩张极有可能在消费金融领域中涌入大量资金,衍生出的各种金融工具又会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泡沫。整个过程中,风险标准过低造成大量资金随着虚假交易进入到行业内,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

2、坚持真实的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否真实、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的发展。发展消费金融的过程中,杜绝虚假方式输送资金的行为,保证发生消费行为的真实性。目前巨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只关注收益,并不重视交易是否真实。这样背景下要想通过线上方式实现增长,就需要破解虚假消费交易的情况。这就需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3、重视行业自律监督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出现很多不良现象,如过度授信、违规放贷、监管缺失等。为了保证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及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对消费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重视合规监管。还要推动行业内部约束与合规经营,创造良好的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环境。

(二)重视征信体系建设

目前为止,不同类型消费金融产品所面临和潜藏的信贷风险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对应的评估体系。因为现阶段个人征信体制的欠缺和不完善,所以需要借助其他信用数据、信息和风险控制手段等,对金融产品所面临和潜藏的信贷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比如依托于电商平台的大数据统计系统、信用评价体系等等,以此作为评判用户个人信誉信息的基础。实际上,这种通过消费平台上所获取和形成的用户个人信息与其信用评价体系并不对等,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实际信用状态。所以,最重要的是继续加强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在完善用户征信信息的同时,维护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强电商、银行等机构间的联系和合作,在全面获取用户消费记录的同时,借助中央银行的征信数据,尽可能多的获取用户个人信用信息。

(三)控制个人信贷风险

持续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个人信息全面覆盖。同时,增加信息用信息的相关内容,涵盖到个人生活各个角落,如违章、水电费缴纳、保险等,逐步健全征信体系,保证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同时,政府部门及时出台关于个人征信管理的政策法规,推进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这样惩处失信者时有法可依、依法惩治,起到遏制失信情况的作用,继而降低个人贷款风险。

在市场上,新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接受度会受到很多限制,客户选择这些金融产品时也很谨慎,实际销售数量有限。所以,商业银行在推出新产品时必须利用现有资源,推出如免费体验、返还等形式,也可以给客户赠送小礼品等,加强与个人贷款客户之间的联系,加深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商业银行向个人贷款客户介绍相应金融产品,利用信息技术,如短信、微信等通知相关信息。如果客户产生购买意向,就会自己了解相关情况,逐渐成为银行新的盈利点。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银行要增加退订服务,将客户排斥心理降到最低。

结语

总之,后金融危机时代居民家庭金融理财时,需要提高自己金融投资理财水平,树立长期投资意识与理念;制定金融理财规划,适应自家收支特点;政府发挥自身职能,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家庭金融理财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晓斌,徐旻霞,郑路.房产、社会保障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风险金融投资——相对剥夺感和主观幸福感作为中介的一项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20(01):98-109.

[2]廖婧琳,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受教育水平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J].现代经济探讨,2020(01):42-53.

[3]胡珺,高挺,常启国.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的微观经验证据[J].金融论坛,2019,24(09):46-57.

[4]杨英杰.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防范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210-211.

[5]张秀娥,孙中博.后危机时代中国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及对策——日本经验借鉴[J].国际金融,2013(01):58-64.

[6]王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11(04):238-240.